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山东滨州:织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体系

来源:民生周刊2021-10-14 16:46:28

“等机会合适的时候,再给你介绍一个对象,两口子一起过日子多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徐家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李淑芬说,李淑芬红着脸害羞地点了点头。

李淑芬是滨城区的一名下岗职工,曾因离婚遭受打击而患上精神疾病,长期在滨州街头流浪,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曾多次对其进行救助,但每次送回家没多久她又会出现在街头。

近年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流浪乞讨人员屡送屡返、多次救助的问题成为救助管理工作的难点痛点。滨州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2+4+4”源头治理工作模式,更多像李淑芬这样的流浪人员成了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希望的人。

两个台账把事做细

解决基层治理的难点痛点,着实考验着各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智慧。为掌握本地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情况,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建立了滨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安置和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不仅如此,当地还聘请了专业社工机构对5年来返乡的309名滨州籍返乡流浪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走访、风险评估,重点梳理了精神障碍患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无人监护等高风险返乡流浪人员58人,根据走访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专业的评估报告。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将评估报告通报各县区,并采取与社工联动,督促县区落实帮扶政策,链接社会资源等方式,对返乡流浪人员开展精准帮扶。

朱永平患有精神疾病,有暴力倾向,曾袭击公安民警。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滨州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她的丈夫一直在外打工,无法对其提供有效照护,加之父母年龄大,导致朱永平长期在市区街面流浪。

救助管理站通过与县区、乡镇和社区沟通协调,不仅将朱永平送到精神病院治疗,还协助其丈夫在当地找到合适工作,可以边打工边照顾朱永平。

基层工作做得细,就得下一番绣花功夫。在入户走访中,滨州市救助管理站了解到李淑芬有下岗工资,其工资卡一直被妹妹长期持有,但其妹妹并未履行监护义务。滨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协调,李淑芬妹妹将工资卡上交社区保管,市救助管理站和社区共同将李淑芬送往精神病院治疗,并在出院后为其解决了住宿问题,每天服药也有社区专人提醒。如今,李淑芬已经可以独立生活,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信心。

▲社工入户走访。图/刘飞鹏

四级救助网络体系

今年5月,阳信县的杨广信被滨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患有精神疾病的他无法提供自己名字和住址,在四级救助网络协助下,工作人员将他的照片和视频发到了滨州市救助管理工作群,仅用十几分钟时间就确定了身份,并在第一时间将其护送返乡。

源头治理工作重点是如何在基层落实。为落实各级责任,滨州建立完善了救助管理源头治理工作机制,将源头治理工作纳入民政综合业务考核,完善市、县有救助管理机构,乡镇(街道)、村(居)有救助联络员的四级救助网络体系。

具体是,市救助管理站发挥中心站职能,编制全市救助管理网络手册,借助微信网络逐级搭建业务工作平台,指导、协调、协助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开展救助工作;县级救助管理机构统筹做好县域内救助工作;乡镇(街道)由民政办主任或工作人员担任救助联络员,做好辖区内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报告和协助救助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街道)成立救助点,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性的救助服务;村(居)由两委成员担任救助联络员,对辖区进行常态化巡查,对有流浪经历或易流浪走失人员定期走访,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和易流浪走失人员能及时获得救助。

为了保证成效,在护送滨州籍流浪乞讨人员返乡期间,滨州市救助管理站还会给流出地县区开具一份救助管理转介函,提醒各县区根据流浪人员情况落实相关帮扶政策,做好流浪乞讨人员返乡后的安置工作。通过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协调配合,层层压实责任,让返乡流浪人员可以得到有效帮扶,让走失流浪人员得到及时救助。

四大举措确保成效

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及时有效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在及时和有效的标准下,不仅要做到应救尽救、需救尽救,更应建立长效机制,将救助管理机构的临时救助措施与常态社会救助制度相衔接,解决流浪乞讨人员反复流浪的问题,打通流浪乞讨人员回家安置的“最后一公里”。

为确保救助成效,滨州市救助管理站强化四大举措:一是建立常态化走访探视工作机制,由专业社工人员和救助联络员对所辖区域内返乡安置和易流浪走失人员进行定期走访探视,走访频次每月不少于一次。

二是依据民法典规定,对无监护人的落实监护人职责,对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的,为其提供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三是在走访探视中发现应享受未享受的政策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及时协助落实政策。

四是面临极端天气或突发灾害事故等紧急情况,及时为贫困或易流浪走失的重点人员提供必要生活保障,进行救助帮扶。

自开展源头治理工作以来,滨州市当地的流浪乞讨人员由2019年的80人次减少到2021年同期的24人次,反复流浪人员的比例由20%下降到10%,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通过开展源头治理工作,长期滞留街头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妥善救助和安置。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  刘飞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