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陕西潼关:让老有所养“更完善”

来源:民生周刊2021-10-14 16:17:15

潼关县共有60周岁以上老人2.6万余名,占全县总人口的19.3%。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养老不仅是每个家庭面临的问题,也是实现小康不可缺失的一环。

近年来,潼关县高度重视养老事业发展,初步建成了以县级养老服务中心为带动,镇级敬老院、农村互助幸福院为补充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了社会救助、合疗、大病保险一站式报销,方便了老人就医,让老有所养从“有保障”到“更完善”。

塑造养老行业新典范

“替天下儿女尽孝,为党和政府分忧”,让老人感觉在这儿比家好,亲情并不少,老有所养天天乐,享受人生更自豪。

自2017年潼关县养老服务中心被省财政厅、民政厅正式列为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养老机构以来,始终坚持以政策为导向,以老人需求为核心,积极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了入住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该中心下设中心敬老院和民生医院,中心敬老院入住老人共130人,其中五保老人20名,优抚对象4名,社会养老106名。先后建立了影视院、书画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多样化活动场地,设立了养老文化长廊,满足了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民生医院现设有康复医学科、中医科、内科、检验科、放射科、B超室等多种科室,引进了DR影像设备、彩色B超,设立了心电工作室、中药煎药室,聘用了一批具有医师资格、掌握专业护理技能的人员到养老服务中心,并实现了合疗、医保一站式报销服务,实现了一站式医疗服务。目前县中心敬老院已配有3名专业医护人员,20余名护工,县民生医院有各类护理和医护人员25名,其他服务人员30名,实现了所有入住老人有医生、有护士、有护工,基本上满足了入住老人的医养需求。

同时,该县还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了管理规范化、服务精细化。

一是建立入住制度。凡入住老人首先在民生医院进行体检,根据老人身体情况,建立老人健康档案;关口前移,提供主动服务。在养老服务中心内设立了住院部,为老人进行为期7天的入住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确定护理等级。同时,强化了“一对一”服务保障力度,实现了所有入住老人有医生、有护士、有护工,包干到人;定期检查,做好应急保障。二是建立就医制度。医务人员每周对入住老人进行两次检查,及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对有用药需求的老人实行发药到手,服药到口;对于出现突发性疾病的老人,制定了应急预案,与县医院签订了协议,为老人开通了绿色直通车,方便预约就诊和住院,治疗后的患者也可转入养老中心进行康复治疗,县医院专家不定期到护养中心巡诊。民生医院每月为入住老人举办一次健康教育,对老人从饮食、体能锻炼等不同方面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实现了小病不出门,大病有保障的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常态化医养制度。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全天候式”关爱老人生活,值班医生和护士每天上午8时,到养老中心查房,与老人面对面交流,观察每位老人当天的身体状况,以便采取措施;养老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轮流值班,坚持巡查制度,以便对老人的健康状况及时了解,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坚持由护理人员每日将三餐送到老人的床前,食堂工作人员根据季节情况,更换菜谱,以适应老人养生的需要。在关爱老人服务中,民生养老中心以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贴心服务,尊重老年人意愿,制定了老人每月过集体生日特色服务,让老人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打造“15分钟”养老圈

吃不愁、病不忧、孤不独、乐有伴,在千千万万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因为子女外出务工,86岁的李庭茂无人照顾,住到桐峪社区互助幸福院。每天和“幸福院”伙伴们玩玩扑克、聊聊天,听听院长唱戏、打快板,这样的生活,让李庭茂过得悠然自得。该“幸福院”院民自治,老人分工协作、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建院8年,先后接纳140余名老人“开心”养老。太要镇秦王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既可以“托管式”养老,又可以因人而异设立劳动岗位,参与其中的老人占到70%。不仅解决了独居老人的基本生活问题,还实现了“老有所为”的价值。

从农村互助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到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中心,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充实公共服务,养老服务质量逐步提升,越来越多老年人养老需求得到满足,“老有颐养”的幸福感不断攀升。潼关县以镇级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创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积极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并在社区建设养老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等,全力打造“15分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圈。

潼关县先后出台了《潼关县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中央、省和市级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潼关县农村互助幸福院运行管理办法》,将改革试点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追加预算,严格资金核算、审批、拨付程序,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绩效评估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机制。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建设,依托市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线下服务商资源,以社区为单元开展工作,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打造“虚拟养老院”,推动信息化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向老年人家庭延伸。

目前,全县共有养老机构33个,设置养老服务床位900余张,累计安置留守孤寡老人、失能特困供养人员等500余人,逐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有了幸福乐园,享受到了更优质的养老服务保障。

健全“五位一体”养老体系

温馨的环境,安详的生活,需要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做实做细,让千千万万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潼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打造乐养宜居潼关,建立“设施体系、能力提升、队伍建设、综合监管、制度保障”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便捷高效、普惠实用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基本养老需求。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加强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县级中心敬老院护理型设施设备改造提升行动,在优先满足县域内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的前提下,重点解决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托养服务。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爱心护理院。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以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互助幸福院等为网点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因地制宜加装电梯、应急呼叫器等适老化设施。

健全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以家庭为核心、村民小组或网格为依托、机构服务为补充,完善家庭支持体系。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明确就医联系人、引导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邻里托养等,提升居家服务水平。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标准和管理办法,为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打造“养老服务+”模式。建设全县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县智慧养老平台贯通运行。推动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以社区为平台、为老服务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支撑的“四社联动”养老服务机制。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全覆盖培训养老机构负责人、院长(主任)、专业护理人员和消防从业人员等,实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顾问”制度。发展为老助老志愿服务,引导公益慈善资源、志愿义务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建立养老服务褒扬机制,依托并积极参与全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奖选手按规定落实相关政策。广泛宣传养老护理员先进事迹和奉献精神。

健全养老服务制度保障。建立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探索失能老人家庭“喘息服务”,由专业人员上门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短期照护服务,或将失能老人安排到养老机构短期照护,疏解家庭照护压力;完善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探索设立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养老机构发挥专业精熟、设备优良、资源丰富的优势,为服务辐射区域内的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强化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快养老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养老服务企业(机构)法人、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行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监管和信息公开;建立养老服务市场失信惩戒制度,优化养老服务消费环境;开展养老服务质量监测,加大联合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非法集资、传销、欺诈销售,以及打着养生名义进行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养老产品和服务消费质量评价体系,强化养老服务联合审管;健全养老服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和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养老服务投诉举报受理平台,拓宽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渠道和方式,完善养老服务安全监管约谈制度。

□  王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