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理想选择

来源:民生周刊2021-09-28 09:15:01

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构成的共同学习的组织,而教师学习共同体可以概括为通过对话、合作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强调教师的共同目标和兴趣。

教师专业发展关乎教育的发展与成败,板厂小学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积极探索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以“文化、制度、技术”三维度的保障体系为基础,构建学校、教研组、年级组三层次教师学习共同体,助力教师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机制保障

结合学校实际构建“文化、制度、技术”三维度的保障体系,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尊重和支持下,形成教师共同愿景,在学校层面上提升教师合作意识,营造共同体氛围,构建“人人参与,全员共进”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保障机制。

一、文化保障  

文化层面意在提高教师对共同体的认识和理解,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合作共享。

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板厂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教师的挑战》等内容,在其中融入共同体建设的思路与重要性,形成教师共同愿景,传播教师学习共同体理念,进一步加深教师在文化层面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认知与理解,营造合作氛围。

二、制度保障

在制度层面上,以保障教师参与共同体的合法性、积极性为主。为此,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学习共同体工作。小组人员包含校区主管、分管副校长、教导处、德育处、工会、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层级分明,逐级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在不同领域和部门定期开展研究工作,例如校区主管针对各校区指导校区内部共同体建设工作;教导处以教学为主,指导教师在年级组和教研组层面增加交流研讨,打破壁垒,实现教学实践共享;德育处以师德师风为切入点营造共同体氛围等形式。

同时,多层次征集意见,保障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合法性、教师广泛参与性,为制度提供反馈和矫正的空间。

三、技术保障

在技术层面上,从少干预、授权、协商入手。减少干预,学校领导由事无巨细的管理过渡到“掌舵”而非划桨,学校扮演的角色是政策的制定者、方向的把握者以及教师学习共同体之间关系的协调者、促进者;尝试授权,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展团体教科研活动,掌握专业发展的主动权;鼓励协商,学校在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保持沟通、协商的态度,个体之间具有平等的原则。

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定期举办教师经验交流会、研讨会,由教师自行商讨主题,踊跃发言。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结成小组进行课题的研究、论文的撰写等工作。

从技术层面上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形成教师共同愿景,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通过学校层面文化、制度、技术的保障,教师的共同愿景形成,全校教师的共同体意识提高,氛围浓厚。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一、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目标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

在学校层面上寻找教师的共性问题,聚焦跨越学科、跨越年级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与研讨,以党建为引领,以师德师风建设和专家引领的学习机制为切入点,力图让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建设中不断更新理念,掌握前沿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学校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

学校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分层次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支部委员学习,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通过中心组成员学习,聚焦教育热点和教育前沿问题,进行教学思想的碰撞;通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的学习,激发新观点、启发新思路,推动教师进行反思和实践改进,不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取得新成效。

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采取定期不定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强化教师教书育人意识,坚定工作信念。学校在每年3月开展“我心中的最美教师”评选工作,每年9月举办“做‘四有’好老师、争做优秀引路人”主题活动表彰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结合评选与表彰活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们依据榜样力量找准自身定位,形成共同体,互补学习,在团体的学习与交流中不断更新自我概念和教育理念,明确方向。

利用每月一次的教师全体大会,加强师德师风学习,老师们结合自身情况对照规范要求,进行反思,在反思中理解、在行动中改进教学实践。

学校开设专家引领的学习机制,通过专家的引领促进学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积极开展全校范围的专家讲座、专家示范课、名师导学等活动,给共同体成员传播教育前沿理论与方法,开阔教师的视野,启发教师的思维,促进学校教师学习研讨的有效开展。

教师通过与专家的对话,获取业务指导,走进学术前沿,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教师“学”与“教”、保障学生获得知识的连贯性与系统性为主要目标。以教师的学习为导向,以“学”促“教”,以教师团体的集体备课、听评课、师带徒等形式,加强互动合作,促进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学的有效把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依托教研组的各学科跨年级交流研讨、业务学习等形式保证学科知识的连贯性,保证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的全面和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集体交流研讨的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能力。教研组教师利用每周的固定集体研讨时间和空闲时间主动分享近期的学习体会以及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难题,包含针对学科的思考、单元备课的启发、教学技巧与方法、课堂管理方式、日常困惑等内容,进行思维的碰撞,既尊重教师个性,也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教师的学习和进步,实现教师整体的提高。

教研组教师学习共同体在集体备课中提高教学水平,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设计等进行细致讨论,按照集体讨论、分工备课、集体研磨、互听互评、改进完善的形式,完成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学设计,将优秀的教学设计整理成案例集供教师交流学习。

教研组教师以学科大组的形式定期举办交流研讨活动,分析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保证在低年级做好学科知识的积累与铺垫,在高年级做好知识的衔接,确保学生知识获取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力图在长链条中培育学生。

在跨年级教师备课中,以个案辅导为主,汇聚教师的思路和观点,引发教师智慧的碰撞,按照个人思考和初备、集体研磨和反馈、个人完善、听评课、交流反思改进的形式,促进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教学设计的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定期组织合理的学科评估,在学科大组中进行有效的教学质量分析,找准问题、找准学科定位与发展方向,共同突破。

三、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

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是由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经验的教师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主要以跨学科集体研讨、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跨学科的交流与研讨能够打破学科界限,促进教师之间专业知识的优势互补,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日常管理、课题研究和学科发展起到提升和促进作用;在教师跨学科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贯通理解及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保障。

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全面的教育教学管理为重要工作内容,在学期初由年级组长组织召开研讨会,分析学生情况与教师队伍优劣势,确立年级组教育教学具体目标,合理分工协作,落实过程管理,加强年级组管理效率。

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提高整体教师教育教学质量为主要目标,共同体教师依据年级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工作细则与计划,形成教师例会制度,讨论近阶段的教育热点问题与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形成合力,学科融合,共同解决,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年级组教师学习共同体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课题申报,利用假期时间撰写论文。在课题研讨中发挥专业优势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定期召开学情摸排会和学生学习质量调研活动与结果分析会,注重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各学科发展是否均衡,针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协调平衡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与方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为教师的进一步学习与提升提供了方式与路径。

在学校三层次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全体教师对共同体的理念认同感不断提升,在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形成共同愿景,将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学生素质提升、学校发展为目标,展现自我、突破自我,在思维的碰撞中展现出新的活力和张力,持续提升专业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北京市东城区板厂小学校长   冯雅男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