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智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

美丽中国的“贵州样板”

来源:民生网2021-09-06 16:11:0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并进,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这一新文明形态的重要维度和突出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深化了对自然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曾八次作出重要的讲话与指示,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指引和遵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优良生态环境已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三大标志性、历史性的成就,为美丽中国建设打造了“贵州样板”,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及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与启示。首先,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实现了“两山”协同发展,既保护了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其次,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度探索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高效能举措,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生态治理提供“中国方案”;第三,扩大生态文明领域的对外交流,打造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吸引多国政要、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成为我国向世界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世界性平台。

一、“两山”协同发展的样板

“两山论”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理念与标志性论断,其核心要义体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贵州将优良生态环境确定为自身发展的底线基础和独特优势,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坚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山’协同发展样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生态建设,向党和人民交出了喜人的“绿色发展答卷”。在经济发展上,2011年之前,贵州全省经济总量、人均GDP长期徘徊在全国末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创造了后发赶超的“黄金十年”,实现了从长期靠后、奋起直追到赶超进位的历史性跨越。贵州经济总量从2010年的4519亿元,达到了2020年的1.78万亿元,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3位,年均增长10.5%,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第26名跃居到现在的第20名。在生态保护上,2020年贵州省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4%,森林覆盖率达60%,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幅位居全国前列。毕节市黔西县的化屋村曾经是贫困发生率高达63.6%的落后山村,“出山要攀‘手扒岩’,吃水要到江边背,住着茅草屋,病了挖草药”。如今,在绿色发展理念和政策导引下,重点发展生态乌鸡养殖、经果林和花卉种植、特色苗绣和乡村旅游等绿色产业,已经实现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500元,贫困人口清零。借着贵州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新理念、新政策,曾经生态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的山村苗寨已经旧貌换新颜。

为了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将优良生态环境全面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贵州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积极发展壮大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大力推广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新观念;同时运用政策杠杆激发绿色产业发展动力,加强绿色产业成功经验宣传,引导形成绿色产业发展潮流。为绿色产业“亮绿灯”,鼓励社会群体发展绿色产业。具体做好了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引导社会群体根据贵州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新的生态旅游品牌。第二,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发展导向,加快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绿色化改造,支持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经济体系。第三,利用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加强“大生态+大数据”模式的探索,以现代化信息产业提升和带动原有的工业建设,培育和激发新的绿色产业。第四,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数据中心绿色化节能改造,加大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第五,依靠绿色产业的发展带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自觉履行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的生活方式。

二、生态治理的样板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贵州生态丰富却也脆弱,岩溶地质发育特殊,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谋求绿色发展的同时,贵州狠抓生态治理,在“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保护与修复并重,在生态环境受损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及生态敏感区对国土空间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为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了“山水林田湖草统筹治理样板”。

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贵州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治理成绩。截至2019年底,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5.97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五年内增长超过9.95%,已达到59.95%,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8.6平方千米,同比增加38.7%。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乌江、赤水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2020年完成治理面积9213亩,完成率92.46%。实施乌蒙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截至2020年,已复垦土地7500亩、恢复林地2.85万亩、新增草地1.8万亩、治理石漠化2.55万亩、山林封禁保护7500亩、治理河道100千米、退耕还湿4.2万亩。截至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为23.49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1.53%,省重要湿地共73处、国家湿地公园45个、湿地保护小区96个。更值得一提的是,贵州石漠化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47.01万公顷,比2011年减少55.37万公顷,2017年,贵州石漠化治理“样本”还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获点赞。和过去生态脆弱的贵州相比,现如今的贵州已是满眼皆绿,到处是神奇秀美又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到处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田园风光,到处是极具民族魅力又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多彩贵州公园省”。这些年来,沿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贵州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出台了全国首部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创立全国首个环保法庭,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在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下,贵州在生态治理上真抓实干,勇于创新,探索形成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成果。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有效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为贵州生态治理行动的扎实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第一,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围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8个方面,实施18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完善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第二,全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体系。出台实施了《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等30余部地方性法规,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保护水、土壤、大气、森林、湿地等法规体系。第三,落实重点生态工程,推进长江经济带乌江、赤水河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采取确优化村庄规划、开展农用地综合整治、推进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和实施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措施,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生态功能;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筛选10个重点县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第四,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快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推进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涉水行业企业和工业园区水污染深度治理。以湿地、水源涵养区、水域及其缓冲带、自然岸线等为重点,实施水生态保护修复。第五,突出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行动,持续深化草海、乌江、清水江、南明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持续推进。

三、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的样板

在全球化已经不可逆转的今天,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与世界的交流合作,生态文明建设也不例外。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就必须要将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推向国际舞台,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展示和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正是全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为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互鉴提供对话平台的国家级、国际性高峰论坛,也是贵州打造的“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样板”。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自2009年首次举办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世界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重要平台和知名品牌。论坛自创办以来,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紧扣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已经成功举办了260余场互动性主题分论坛,议题涵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绿色变革、生态保护、城市低碳转型、企业生态战略、环境权益、绿色金融、生态科技等100多个全球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议题,达成了诸多共识。论坛吸引了包括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党组书记栗战书,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国内外政要在内的10000余名相关政、商、学届人士参加,还吸引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30多个国际组织,思科、IBM等8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以及120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参与其中。论坛形成了包括《六度理论》《绿色新政》《双赢战略》在内的多项智库理论成果,以及130余份研究报告。此外,论坛还举行了多次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绿色产品展销以及绿色产业项目推介会和项目集中签约,仅2021年就有10个绿色产业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签约总金额达到550亿元。

论坛举办十余年来,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参与,已经成为展示和交流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世界性平台。论坛自创立以来,就对贵州、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论坛促进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输出。作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承办地,贵州得地利之便,借着论坛举办的契机让世界更加了解贵州,了解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第二,论坛让生态文明领域的最新成果造福贵州人民。论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融合了政、产、学、研、用等多方面的力量,可以将“论起来”与“干起来”有机结合,让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转化为产业成果,吸引一批生态文明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高级别专业人才到贵州创新创业,让生态文明领域的最新成果直接或间接地造福贵州百姓。第三,论坛打造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端智库,将全世界最先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的理念、方案、举措、科学创新、技术应用等成果汇集一堂,为全国乃至全球应对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提供智力支持、解决方案和科技保障。第四,向世界发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声音”。借助论坛这一国家级的国际性平台,更充分更全面地展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传播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成果,形成了绿色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高地;同时,以论坛交流为契机,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在这里深入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团结,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四、结语

党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贵州向党和人民交出了成绩优异的生态文明建设答卷,打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贵州样板”。正如栗战书同志在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主旨演讲中对贵州这些年生态文明建设成绩给予的高度评价那样:“现如今的贵州到处都是‘江从白鹭飞边转,云在青山缺处生’的美丽景象,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正在贵州大地上徐徐铺展开来。”

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陈艳波

(本文为贵州省2021年度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生态环境‘双优势论’重要论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意蕴研究”(21GZZD05)、贵州省2018年度社科规划联合基金课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贵州实践”(项目号18GZLH07)、贵州省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生态哲学与贵州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研究团队”(省社科通[2020] 14号)、贵州大学重大专项项目“绿色发展理念与实现美好生活的内在关系研究”(编号:GDZX2020053)成果。)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