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建设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好学校

来源:民生网2021-08-23 17:15:38

走进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简称一分校),走近老师们,耳朵中不断涌进“大概念”、“大单元”、“核心任务”、“项目学习”等这些高频词汇,而所有这些高频词汇最后都指向“学生”。

近三年来,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教学实践与完善,在一分校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校长刘艳萍强调,学校不是在搞模式化的教学,也非靠行政力量来推动,而是学术研究推进的自然发生。今天的探索和实践,其实与学校打造“低段综合、高段选择”的课程和通过课堂教学变革提质增效,一脉相承。

学生社团嘉年华活动

2014年3月26日,由海淀区南部两所学校合并而成的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正式成立。作为海淀区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下的首批布局调整学校,一分校面临着来自多方的高诉求、高期待。经过首届教代会的反复讨论,最终将“建设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好学校”作为学校的发展愿景,并为此制定了面向未来六年的战略目标,而关乎战略目标实现的八大成功因素中,课程、教师、机制、资源成为关键。

“学校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找到关键撬动点。我们选择了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课程改变实现学校的改变。任何一场真诚的课程变革,必须基于对人、对教育本质以及对学科本质的科学认识与价值回归。”这是副校长章巍在经历几年的学校变革实践后发自内心的感受。

刘艳萍认为,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贯的不是表面的学制,而是教育,是学生的成长。从6岁到15岁,整整九年时间,学校教育究竟要给每一个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生命底色?这需要回到了课程体系与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问题,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

“诚信、感恩、批判性思维、创造力、领导力、跨文化理解、交流、合作、元学习”九大核心素养是一分校老师研讨后确定的学生成长标准,被称作“龙娃”素养。

基于国家课程标准、龙娃成长标准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学业课程设置上,一分校最终建构起“低段综合、高段选择”的课程模式,即小学1-2年级实施跨学科主题课程,3-5年级实行“分科”+“跨科”的主题课程(周一至周四为分科课程,周五为跨科课程),6-9年级实行分层分类的可选择性课程。

2017年,学校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标志着“综合性由强到弱,选择性由弱到强”的九年一贯课程设置得到了学术上的认可。

2018年,因综合教育改革的突出表现,一分校被评为海淀区首批新优质学校。

2020年,“北京市课程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获得,再一次鼓励正在进行育人实践创新的一分校干部教师。

再好的课程,如果没有与其价值理念相呼应、与其内容结构相契合的课堂教学,课程育人的精神主旨就难以转化为现实。如何由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如何从重视知识传授走向核心素养的培育?如何从校外机构“夺回”学生实现校内学校的提质增效?

经过3年多的课堂教学变革,全体教师发现,“学科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一条落实核心素养的可行路径。这条路径就是,用大概念架起连接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桥梁,在大概念统领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从“教”走向“学”的路径与方法。目前,一分校的小学和初中共16个学科已基本构建起各自的学科大概念体系。

回归学习本质,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教学关系。这需要教师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思维,通过逆向设计再造课堂流程,通过可评估的表现性任务(核心任务和子任务)让学习过程可见,使学生在认知进阶的过程中逐步抵达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者与教学任务的实施者,同时也是学习资源、工具、策略、脚手架的提供者,以及学生抵达学习目标的评估者与促进者。

一分校老师们展现出专业的幸福感和生机勃勃的研究状态,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并没有在这所学校发生。

“老师常常在筋疲力尽之后又会快速满血复活。”小学数学学科主任杨晓蕾去年带的一个徒弟情不自禁感慨道。学部主任王双贝透露,“对于教研,老师们感觉进入了一种痴迷状态,教研活动简直无处不在。”在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叶翠看来,老师们能呈现出现在这样蓬勃的专业探究活力,关键在于他们自身内驱力的觉醒,而教师内驱力的激活,也非一蹴而就,与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组织结构、运作制度等都息息相关。

如何让一所合并学校的教师团队快速统一价值观,形成合力?首要任务就是统一目标,共启愿景。一分校很快确立了“建设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好学校”。“很朴实也很高远,感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实际上却需要持续地努力。”叶翠老师爽朗地说道。

由学生策划的教师节颁奖典礼

时至今日,三条核心价值观早已深入人心,即“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成就,是学校最大的成功”;“将世界化作课程的资源,一切课程与课堂均指向学习的发生”;“保持努力,拥抱变化,竭尽全力为每位师生的个性化成长提供支撑与帮助”。这三条核心价值观,既是北极星,指引着师生前行的道路,也是紧箍咒,约束学校所有的实践不要偏离方向。

从组织结构上,学校为每位教师的成长赋能。首先取消了原来金字塔式的传统组织架构,减少中间层级,确立一线教育教学的核心地位,学校的行政部门与学术研发部门作为核心事业部门的两翼,发挥着强有力的服务保障与学术引领作用。其次,倡导分享,构建群体学习的文化。第三,尽力为每一位教师量身打造成长的路径。

叶翠说:“目前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不同年龄段、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老师的需求,都通过个性化的对接帮助来实现。当教师知道只要自己努力,不断实现专业精进,就可以在学校里对自己的未来有更美好的预期,动力自然也会更足。” 

诚然,一所学校的良性工作氛围是靠文化引领形成的,但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制度做保障,文化是不可能形成的,也发挥不了作用。在管理实践中,一分校逐步建立尊重人性又引导人性向善的外在机制。“良好的机制下,全体教师会在实践中共同创造出优良的学校文化,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文化引领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凸显,去化解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初中学部主任徐宁主任说。

七年来,个性迥异、具有不同潜能和兴趣特长的孩子们,在多元的课程选择中,在多彩的项目学习中,发现自己,唤醒自己,慢慢成为更好的自己。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致力于打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社区,以前瞻性的教育实践唤醒学生潜能,以高品质的育人课程培养有智识、敢担当的社会栋梁,正在努力成为一所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好学校。

(陈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