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生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生态

吴江华衍:数字化赋能智慧水务,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民生网2021-03-15 10:40:17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个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保障水质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民生问题。近日,苏州市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举办2021年媒体开放日,邀请各大主流媒体记者一起走进华衍调度中心、衍达检测公司等,见证一滴水的层层蜕变。

一位老家是吴江桃源镇高家埭的记者,在调度中心大屏幕演示时惊喜地看到了村里当天水质水压情况。这间60平米左右的调度室,“统领”全区194个二次供水泵房和4550公里管网,可实时监控到管网的任何一个角落,而现场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3人。

目前,吴江华衍水务已经构建了“两水厂五泵站”供水格局,实现了全区1176平方公里“同网、同质、同价”,服务客户57.7万户,年供水量超过2.2亿立方米,日供水能力达90万立方米。吴江华衍水务自2005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以数字化提升推进水质管理全过程,持续探索实践智慧水务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领先的成果,并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2005年,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涉足内地水务市场,旗下华衍水务集团先后在安徽省芜湖市、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投资了8个水务项目。截至目前,华衍水务共建设运营了10座现代化水厂,服务客户逾135万户,管网长度84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超过25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36.5万吨,日中水回用能力近4万吨。

华衍水务在做精主业的同时,延伸业务走上了良性发展道路,目前,业务涵盖自来水生产和输配、管网工程建设、水质及水表检测、造价设计、纯净水生产和销售、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有机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等。

“互联网+水务”,全天候精准管控水质安全

水源突发污染、节水目标的落实等因素给供水工作带来了挑战,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水务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吴江华衍水务运用 “互联网+水务”全面推动水厂运营变革,系统梳理公司各项业务,整合生产、管网、二次供水、客户服务等核心业务数据,创新技术,构建以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客服三大模块为核心的新生态,建立了可视化、智能化综合智慧水务运营体系,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业务运营情况集中管控。

多年来,吴江华衍承接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十三五水专项”任务“苏州市饮用水安全保障系统集成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研发;荣获国家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试点及贯标企业”称号(全国首家水务企业);智能化水厂荣获“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称号(江苏省首家水务企业);水厂及泵房工控网络安全管理通过国家公安部“等保2.0”三级认证(江苏省首家水务企业);获评江苏省四星级上云企业;入选“苏州市工业互联网重点平台”。

在当天的媒体座谈会上,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汤阳介绍了智慧华衍全过程运行情况。吴江华衍水务始终坚持“以水质安全为中心”,不断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多级安全屏障举措,切实保障吴江区供水安全,造福民生。吴江华衍水务严格执行内控标准,其公司标准在菌落总数、色度、浑浊度、pH、铝、耗氧量、余氯等指标,都优于国际标准和省标。比如浑浊度指标,国际标准是1,省标是0.5,而华衍水务内控标准只有0.3。华衍水务在防蓝藻方面建立了藻类监测预警分析平台,通过筛查、预警、应对,实行“防藻强检测”,这个平台获得了高端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的认可。

如何保障全域供水安全?吴江华衍水务从本质安全出发,提高安全韧性。华衍水务热线中心就像一个“智慧大脑”, 从受理、派单、到场处理,再到审核销单、客户回访的全过程,形成了高效闭环管理。他们要求及时响应客户的需求,比如接听电话必须在响铃11秒内,105秒内受理,15秒内派单;系统在5分钟内接单后,要在15分钟内联系客户。止漏报修,紧急处理要4小时到场。三天内必须回访,做到100%回访。这些服务标准向客户公开,给千家万户营造了“舒心、安心、放心”的用水环境。

姜君是吴江华衍水务漏损治理的统筹负责人,她介绍说,2015年以来,公司加速智慧水务建设,检漏有了多探头相关仪、噪声记录仪、水听器等“硬核武器”,又快又准;并且建立了智慧分区体系,可动态跟踪水的去向,全面实时监测水压、水质。目前,吴江华衍水务已完成四级1253个管理分区梳理建设,实现对吴江城乡管网的全覆盖。

为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2016年起,吴江华衍从数据安全、服务器及应用安全、网络安全、用户终端安全等方面着手全面构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了安全流程、港华信息安全内审、华衍水务IT信息化建设等流程及指引,通过多重防护、分层授权、主机加固、定期备份等方式全面加强工控网络安全。2019年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苏州市水务局、吴江区水务局指导下,启动了工控网络安全渗透测试和评定工作,依托渗透测试结果落实工控网络安全问题整改,构建水厂工控安全防护体系,打造“苏州市水务行业工控网络安全管理标杆”。

2020年,吴江华衍水务微信掌上营业厅“上新”水费预存、水表过户、开通用水等功能,加上此前已推出在线缴费、在线报修、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等功能,掌上营业厅实现了用水业务“全流程”的覆盖,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吴江华衍水务微信掌上营业厅用户数已超过58万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共产生线上缴费达40多万次,线上报修5800余次,用户满意度良好。

延伸业务步履稳健,行业分享共保民生

十五年铿锵之路,华衍水务秉承中华煤气“惠泽社群,回馈社会”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一步一个脚印砥砺前行,不仅实现了“打造中国一流水务公司”的企业愿景,而且在延伸业务拓展上,铺展出了“水务+”的宏伟蓝图,积极践行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5年,华衍水务在成立10周年之际,推出了“衍悦”高端桶装纯净水品牌。桶装水、定制瓶装水、袋装水等多种品类,给予人们品质生活享受。“全生态”的品质控制体系,世界领先的工艺及设备,愉悦的体验,使“衍悦”迅速占领吴江本地及周边市场。

“衍悦”秉承生态原则,建立智能化、全流程、全方位的设备清洗消毒系统;水桶采用进口食用级PC原料制造,每一只水桶限用50次。而且每只水桶还拥有“身份证”,有专属二维码,通过二维码智能定位系统和电子签收系统,可以对水桶进行全程物流跟踪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2020年3月22日,正是第28届“世界水日”,在吴江华衍水务第二水厂,举行了苏州衍达检测有限公司揭牌仪式。衍达检测成立于2019年6月26日,前身为吴江华衍水务水质检测中心。衍达检测总监倪先哲介绍,衍达检测是江苏省一级实验室,实验室通过的认证项目参数达283项,主要为客户提供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水质检测,涉水产品及气、固、声等环境监测领域检测,同时提供管网检漏服务,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衍达检测已取得创新成果30多项,转化成果20项,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发表论文30多篇,参与制订《江苏省城市自来水厂关键水质指标控制标准》,参与国家水专项课题研究,为水源地新兴污染物的筛查、供水水质安全提供支持。去年防疫期间,衍达检测主动服务,持续为服务业、学校等重点单位进行免费龙头水水质检测,确保企业复工复产。

经过十多年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实践,华衍智慧水务系统解决了传统水务公司“信息孤岛”问题,攻克了传统水务公司“统筹难、巡检难、管控难”的问题,实现了“无人值守”。如何将多年探索成果让行业共同分享,使同行少走弯路,这是华衍决策层一直在思考的战略。于是,衍之道(江苏)水务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7月应运而生。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衍之道”定位于“从源头到龙头”全业务体系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服务商,依托华衍水务领先的智慧水务管理理念及建设应用成效,构建完善的产品及服务体系,赋能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他们还汇聚了供水行业与数字化领域内优秀的专家团队,为水务企业提供“手把手带教式”的业务咨询与智慧水务建设服务,伴随水务公司在数字化升级的道路上一步步扎实成长。短短半年时间,已得到了国内13余家水务公司的认可并合作,如:镇江市自来水公司、盐城市自来水公司、南京溧水水务集团、浙江永嘉水务集团、四川南充水务投资集团、河北安平金泉供水公司、内蒙古乌海自来水公司等。

近年来,华衍延伸业务发展步履稳健,港华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孙云峰表示,经过十五年发展,华衍不仅精通水务行业,而且积累了很多先进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成为行业“两化融合”的优秀企业,华衍愿与同行一起,为保障民生贡献应有的力量。他介绍说,华衍的延伸业务是在做精主营业务基础上,发展延伸业务,就是在完全能满足本单位发展的基础上,发挥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溢出效应,不仅充分发挥了人才作用,也通过延伸业务,帮助同行快速建立智慧水务体系,推进行业加快绿色发展。

延伸业务行稳致远,将使华衍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提前化、全程化、数字化的服务将为供水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借鉴和帮助,展示了务实担当、开放包容的优秀企业风采,为持续激发行业发展新活力作出新贡献。(吴采莲 吴亚松)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