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1两会报道丨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古丈县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牛角山村牛起来了

来源:民生周刊2021-03-02 13:35:08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有一个名为牛角山的村庄,近年来越来越不寻常。曾经的贫困村脱了贫,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周边的名村,是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示范村和湖南省扶贫攻坚示范村。

牛角山村脱贫与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息息相关。龙献文任牛角山村村支书20多年,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乡亲们积极发展茶叶、旅游等产业,脱贫致富。

“我们学习借鉴十八洞村的经验,创新实干,坚持产业扶贫、‘两山’理念,绿色发展,共同富裕。”在前不久召开的湖南省两会上,龙献文发言时表示。

“牛角山村姓牛,现在真牛起来了。”龙献文幽默地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古丈县牛角山村党总支书记龙献文

“让大家都富起来”

因为交通闭塞,和湘西很多村庄一样,牛角山村曾非常贫困。“有女莫嫁牛角山,家家户户穷叮当,半年有粮半年荒,十个汉子九个单。”这是以前的牛角山,民谣里满是苦涩。

1966年出生的龙献文,头发微卷,言语中透着自信。他小时候住过茅棚屋,照明全靠煤油灯。从懂事起,龙献文就深刻体会到了贫穷之苦,立志要走出大山,闯出一番天地。他打过工,摆过摊,跑过运输,开过杂货店,当过包工头。

“因为挨过穷,知道吃不饱饭的滋味,就更有脱贫的劲头。”龙献文说。凭着一股子拼劲,龙献文腰包渐渐鼓起来了。20世纪80年代末,20多岁的龙献文成了全镇第一个万元户。

努力奋斗,最初的目标就是走出村子,进城过安稳日子。但真正赚了钱后,龙献文选择回到村庄,先后担任村委会主任和村支部书记,一干就20多年。

“大家没有富起来,我一个人致富感到内疚!”10多年前的一天,龙献文在全村党员干部大会上郑重宣布,“从今天开始,我哪儿也不去,带着大家一起干,让大家都富起来!”

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

说到做到。此后,在龙献文的带领下,牛角山村向贫困宣战。

2014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但是,贫困地区发展滞后问题没有根本改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

龙献文认真学习了意见,具体怎么干,渐渐明朗起来。

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意见明确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省、区、市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专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扶贫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撒胡椒面”到精准扶贫。在此大背景下,牛角山村很快完成精准识别工作,识别出贫困户,明确了“扶持谁”的问题。同时,村里迎来驻村帮扶干部,解决了“谁来扶”的问题。

接下来就是“怎么扶”,驻村干部的到来,不仅起到上通下达作用,还带来了新观念。驻村干部、龙献文及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开会研究,最终确定围绕贫困户扶贫,原来的“村支两委+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中,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民、贫困户以土地、茶园、劳动力、资金等形式入股,通过土地租金、务工工资、盈余分配、二次返利、分红等方式获取收益。

在龙献文看来,这种模式,让资金跟着贫困户转,贫困户跟着能人转,能人跟着项目转,项目跟着市场转,能真正让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龙献文的判断,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收入不断增长,几年后实现脱贫。

做好产业文章

发展产业是致富的主要路径之一。考虑到牛角山村山多地少,尤其是农田少,龙献文带领乡亲们大力发展茶叶等种植、养殖产业。

成立村办企业,利用牛角山海拔800多米良好生态的荒山实施茶叶开发,搞林下本地特种畜禽生态养殖,以牛角山村特色苗居开发苗寨旅游,围绕大山做文章。

大山,曾让老百姓陷入千年贫困。可换个思路,围绕山做文章,竟蹚出了脱贫新路。总结来看,就是“产业兴村、文化活村、旅游富村、经济强村”。

围绕着一片小小的茶叶,牛角山村有了多家村办企业,一条生态、绿色、有机的全产业链日渐成型。2016年,牛角山村实现全村脱贫,但龙献文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一鼓作气,带领乡村们走向乡村振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获悉浙江安吉县黄杜村向贫困地区捐赠白茶茶苗,帮助贫困地区脱贫增收。黄杜村依靠发展白茶,早已实现脱贫致富,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龙献文意识到,这对于牛角山村是一次良机,他先后4次前往黄杜村洽谈合作,成功将白茶引入牛角山片区种植。

扶贫茶“白叶一号”落户牛角山片区,涉及3个深度贫困村、116户精准识别贫困户共430人,翁草村建成“白叶一号”茶园660亩,牛角山村建成”白叶一号”茶园530亩。

如今,牛角山村建成年产1000吨红绿茶生产线,茶叶年产值销售过亿元。开发乡村旅游,游客一年近百万人次。全村313户1306人去年人均收入达19800元,是10年前的25倍。

城里的广场舞跳起来了,苗家的武术耍起来了,优雅的苗歌也唱起来了。与以往不一样的是,现在村民唱的是:牛角山上茶飘香,夯吾苗寨游客欢,搭帮党的政策好,家家户户是小康。如今,牛角山村的产业发展,惠及周边11个村5000多户近两万人。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龙献文关注的不仅是本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他深入多地调研,将茶叶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写进了建议。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关键还是做好产业这篇文章。”龙献文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自己仍将围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

□ 《民生周刊》记者 严碧华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