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全面激活历史文化优秀基因 大力提升山水焦作文化品位

——关于焦作文旅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来源:民生网2020-11-26 11:15:15

焦作地处黄河左岸、太行南麓,古以怀川著称,今以云台山出名,煤炭城市实现华丽转身,工业重镇变成旅游名城,形成了名噪一时的“焦作现象”。近几年来,焦作市委政府坚定走文化旅游绿色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打造“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打造“太极故里、山水焦作”、焦作的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已经起步,传统文化的味道开始飘散。在中部崛起和黄河战略叠加背景下,处于黄河左岸、太行南麓的焦作,面临绝好的发展机遇。深度挖掘怀川大地历史文化遗存,深刻揭示山水焦作文化现象,提升山水焦作文化品位,以城乡融合和文旅融合为路径,促进焦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今天的发言将以问题为导向,以近几年来深入开展的焦作文化乡土调查为基础,为焦作文旅融合发展尽点绵薄之力。

一、焦作旅游的文化短板

焦作地区不仅有以太极拳为载体的太极文化,更有独特地理优势所形成与五千年华夏文明紧密相连的独特区域文化,学界称之为“怀川文化”。这里的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物质形态的农耕文化、故城文化、建筑文化、陶冶文化、治水文化、医药文化、商贸文化、军武文化、工业文化、科技文化等,也包括精神形态的神龙文化、政治文化、圣贤文化、诗书文化、戏曲文化、爱情文化、宗教文化、哲学文化、氏族文化等。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在焦作旅游城市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如蕴含着丰富中华民族变迁史的山阳故城尚未唤醒,有着特殊时代印记的司马家族和竹林七贤一直被误读,体现着独特区域建筑特征的传统村落及古代建筑遗址依然被碎片化开发,以经营地道怀药而著名的“怀商”信誉并没有得到很好保护和光大等等,不一而足,难以穷述。

焦作文化旅游的起步应源于“太极”与“养生”,“一赛一节”成为发展载体,“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和“太极故里、山水焦作”成为城市标签,围绕“太极拳”所进行的文旅产业的开发也正在进行之中。然而,毋庸讳言,当前的现状与人们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我们对太极文化缺乏深度的研究和解读,对太极文化的开发利用与发扬光大还停留在“拳”的层面,“太极”文化的精神内核并没有在焦作得到完美塑造,一赛一节上的所谓太极文化高峰论坛也有点名不符实,甚至贻笑大方,太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效果也不尽人意。

因此,到焦作旅游,在感受焦作山水独特魅力之余,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足感,旅游城市似乎缺少了一些什么“味道”?我们稍加研究和思考便可顿悟,原来是缺少了人间烟火—“文化”的味道。正是缺少了这种味道,在焦作主城区却难以见到来来往往的外地车辆,焦作的旅馆酒店业一直都不温不火,犹如本地人的性格。也难怪,焦作既没有郑汴洛等古代都城的历史遗存,也鲜闻惊天动地泣鬼神、脍炙人口涨精神的动人故事,有的是“南京到北京、没有怀川精”的怀商印记,还有那“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奸臣形象,就连政府和市场力推的太极拳也是被人褒贬不一,冷热无常,这就是作为旅游城市的文化短板。

二、焦作文化旅游的开发策略

加快焦作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焦作文旅融合,提升焦作文化品位,需要做好文化的挖掘整理与策划开发工作。

1.全面挖掘整理域内文化资源

全面挖掘整理域内传统文化资源,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基础工程,要是基于现存文献记载、实物遗存、口述传说等,彻底摸清焦作地区可用于旅游开发的文化家底,充分建立文化自信,为培育文化IP形象、塑造旅游城市品牌提供依据。焦作开展“学湖州活动”,就要学习湖州深入挖掘文化基因的精神,做细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相比湖州,焦作的人文资源条件比较优越,但目前主打的文化名片是“太极拳”和“竹林七贤”等,这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覃怀大地是远远不够的。虽然焦作市有关部门单位也做过多次普查,但仍有数量众多的特色文化名片被隐藏(如焦作美食老字号、红色怀商),系统挖掘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这就需要组建历史学、社会学、建筑学、经济学等专业的高水平跨学科研究队伍,前期系统挖掘、梳理、整合,后期提供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方向。既有利于焦作文化旅游的对外宣传,也可以作为文旅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城市品牌打造、重大项目建设等提供直接支撑。

2.系统策划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好的文化资源挖掘之后,需要借助有深度创意的旅游策划,强力激活文化基因,从而打造出实至名归的好品牌。能否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注重运用自己独有的文化优势激活旅游,开发成功的旅游项目,直接决定着游客的向往度。

策划文旅融合项目要体现在旅游文化创意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上,培育基于场所精神塑造的历史文化街区(如“明清一条街”),基于产业价值网络构建的旅游小镇(如“黄河太极小镇”)、基于主题文化演绎的主题公园(如“南水北调水景观”)、基于舞台再现的大型实景演出(如“豫见七夕”),基于创意空间集聚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如“工业废弃业的文化景观”)、基于文化节事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怀商药王节”),等等。

当然,每一种文化主题的呈现可以是多种载体和表现形式。以太极文化为例,由于太极文化是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打造“中原养生地、世界太极城”,既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太极拳”这一太极文化生动载体的传统优势,又要突破单一形式的思维限制,不断拓展太极文化的表现形式,打造丰富多姿的太极文化区域印记。全面系统的深度开发,将有助于改变焦作市的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焦作市的旅游吸引力,以新的文化元素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焦作旅游。

3.确定近期文化资源开发重点

总体看来,焦作在山水文化、农耕文化、治水文化、故城文化、怀商文化、建筑文化、中医药文化、爱情文化、陶瓷文化、工业文化等诸多文化领域有着巨大的挖掘空间。为切实提高山水焦作的文化品位,提升焦作全域旅游的吸引力,催生相关产业的发展,可在“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开发如下项目。

第一、建设传统文化展示街区和教育基地。

一是以山阳故城为中心,以汉代陶仓楼为风格,以门户建筑(如高速路收费站等)和特色品牌(如“山阳小吃”、怀黄小调等)为载体,打造主城区古城印记。二是以解放路为中心,以西大井为样板,以废弃煤矿铁路、城市雕塑和街区景观为载体,打造主城区工业印记。三是以修武七贤镇、温县安乐寨及相关庙观等为主要节点,以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为载体,打造魏晋文化展示基地和禅修康养研学基地。四是以沁阳神农山为中心,以温县小麦和“四大怀药”主产区为基地,以拜祖大典活动、农耕博物馆、田园综合体、集体农庄、农产品种植加工为载体,打造黄沁河流域富饶乡村农耕文化的时代印记。五是以武陟西陶镇西滑封为中心,整合黄河沿岸乡村资源,打造乡村集体主义和集体经济展示教育基地。

第二、打造传统文化精品旅游线路。

一是我们可以依托陈家沟、月山寺、静应观等旅游景点,以太极拳、八极拳、黄庭经等为文化载体,内外结合打造太极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二是以武陟境内人民胜利渠和嘉应观、温县境内南水北穿黄工程、孟州境内锁水阁和左岸堤坝零公里纪念碑等为节点,以治水文化为核心,打造黄河左岸治水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三是以修武当阳峪为中心,以修武孙陶村、博爱柏山村、沁阳盆窑村为主要节点,打造山阳陶瓷技艺精品旅游线路。四是以博爱柏山村为起点,以温县武德镇为终点,以示范区阳庙镇、苏家作、沁阳药王庙、博爱武阁寨等为主要节点,以杜盛兴、寨卜昌、王泰顺、协盛全、保和堂等著名商号为载体,打造怀商故里文化游——怀商之路精品旅游线路。五是以丹沁河流域传统村落保护性开发为重点,以明清古寨建筑群落修复利用为途径,以乡村历史、、风俗习惯和抗战故事为内涵,以乡村历史博物馆、文化名人和英雄人物纪念馆等为载体,打造怀川地区传统村落精品旅游线路。

第三,深度开发文化展示产品。

一是以乡村传统作坊和现代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为基地、以四大怀药为原料,开发具有滋阴调阳、养生保健功能的“太极饮品”和“太极食品”;二是以荷(和)式篮球、太极球等运动项目为基础,丰富太极体育运动项目,增强竞技、游戏、娱乐功能的体育运动项目,在中小学和全社会进行推广;三是以绞胎瓷、柏山缸、天目瓷等传统烧制技艺为手段,开发以陈设展示为功能的系列“太极器具”。四是以传统怀梆戏曲、现代音乐歌舞和诗词歌赋等为形式,以道法自然、大河安澜、魏晋风度、怀商故事、抗战英烈、路矿品格等为主题,创作系列文化艺术作品。

三、焦作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

1.成立文旅发展集团,建立文旅产业联盟。

文旅融合要以文化拓展旅游经济发展空间,以旅游提升文化服务效能。文化旅游产业是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文化密集型、人力密集型、创意密集型的五密产业,探索各种投融资路径和方式,这就需要依靠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的产业联盟,建立政府主导的文化旅游运营公司,持续加强培育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开展项目投资及运营,以吸引客商、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实现文旅融合健康发展。尤其是要加快旅游公共设施及服务融合,鼓励把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消费场所,完善群众身边的文化消费网点,包括统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设置、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让文化设施旅游化,旅游设施文化味等。比如焦作可以依托文化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综合文化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创意集市、消费集聚区,重点发展参与式、体验式的消费新业态,打造了一批旅游休闲消费的文化新地标。

2、加强文旅队伍建设,提升居民文化素养。

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一支倾心文化传承、热爱旅游事业的专业队伍的热情投入,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大力支持,这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因素,是实现当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坚持培养与吸引并重的原则,以挖掘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激活人才为工作重心,积极探索、创新文旅人才扎根焦作的措施和办法,加强乡土特色文化旅游人才和文化旅游新业态人才的培育,全面打造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更重要的是,适时引入外部专家智库,发挥高校智库研究人员的专业优势,坚持问题导向,以产学研的合作方式,让其承担和履行焦作文旅发展方面的规划编制、重点项目论证和重大问题决策咨询以及综合协调指导等工作;也可以通过兼职顾问(专家咨询委员会或顾问组)等形式开展人才服务工作,探索建立外聘专家人才库,定期开展经验分享等活动。同时,要采取切实措施,提升居民文化素养,强化居民在城市文化宣传中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旅游城市的各项创建活动,主动开展以文化旅游为产业形态的创新创业。

3、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数据化驱动的时代,旅行经验日渐丰富的游客正在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广泛进入目的地居民的休闲场所和日常生活空间。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能否得到消费者青睐,关键在于产品能否满足消费者旅游体验需求。目前以5G通讯、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为主的数字科技对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区域文化旅游的呈现力和体验感,注入文化新活力。因此,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培育焦作的数字太极、数字黄河等系列优秀文创作品,“活化”使用焦作文化遗产,述说动人的历史故事,增加游客对文化的亲近感,可以有效地挖掘和表达文化内涵,促进焦作诸多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高质量融合发展。

4、营造主客共享环境,培育文旅融合氛围。

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将文化元素植入城市旅游发展的各个环节,全面营造主客共享的社会大环境,这是富民、惠民、便民的有效举措,有利于培育和完善文旅融合营商环境,是地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越来越多市民、游客不再只是到访传统景区,也会漫步文化场所感受当地人文。因此,鼓励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旅游的各个环节,让游客与当地居民一起共享焦作特有的文化氛围,有助于解决焦作城市旅游短板问题。可以把诸如太极、竹林七贤等这样的本土特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之中。比如在饮食上,可以竹林七贤的名人典故来命名,可以突出四大怀药的养生价值;在住宿上,可以在酒店、餐馆等食宿行业的装修时,可以镶嵌太极图谱,采用绞胎瓷材质;在交通上,可以通过在市内道路、公交车辆和景区站点等展示有关文化元素;在道路命名上,融入文化元素,如焦作高新区的韩愈路;在购物上,引文化产品和文化展示活动入驻商场;在娱乐上,以本土文化作为主题打造主题娱乐场所,等等。

(张锟 鲁延召)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