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仓颉文化:黄河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

来源:民生网2020-11-16 11:15:4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的历史,通过文字的记录和梳理,其发展轨迹变得脉络清晰、有章可循。文字是历史文明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展现了中国先人的智慧。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有始于结绳说、契刻说、八卦说、仓颉造字说、汉字神赐的“河图洛书”说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仓颉造字说。

在开封城东北9.5公里、黄河大堤外半堤村的东北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陵墓,相传为仓颉陵。9月5日,笔者来到仓颉陵,通过对其历史的了解和专家及当地人的介绍,对仓颉及其造字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上古传说中,仓颉是轩辕黄帝的记事史官,他创造了文字,被尊称为“字圣”。他所创造的文字,结束了远古结绳记事的历史,开辟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先河。我市文史学者刘海永介绍说,汉字的起源,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就有了仓颉造字说。相传仓颉天生睿德,四目双瞳。他仰观天象,俯看龟纹,受山川地貌、鸟兽之迹的启发,“依类象形”,创造出了最早的象形文字。从仓颉造字开始,人们告别了“结绳记事”“符号表意”的简单文字时代。

仓颉之前,已有人描摹客观事物,刻画出各种形状的符号、图画,但字形字义不确定,流传也不广。仓颉对这些符号、图画搜集整理,固定其形状、统一其笔画、规范其书写、确定其意义。并将每个字的写法、意思、读音积极倡导普及,渐渐使所造汉字被更多人使用。仓颉之后,人们受他造字的启发,在“象形”的基础上,又发明了“形声”“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并衍生出“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这六种方法合称“汉字六书”。“六书”的成熟,使汉字的数量急剧增加,也使汉字功能从最初的表达具象简单的事物上升为表达抽象复杂的人类思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汉字体系。

仓颉在开封造字台创造的28个字流传至今。仓颉创造汉字的事迹,记载于《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说文解字》等历史文献中,被后人世代传颂。宋、明、清以后的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持之以恒地研究、考证着仓颉造字史实及文化传承。追根溯源,仓颉首创象形文字,厥功甚伟,所以人们尊他为“文字始祖”。

仓颉,一个与汉字永远分不开的名字。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兵纪,一个与仓颉文化分不开的名字。李兵纪出生在开封的黄河岸边,延续几千年的中华汉字创造者仓颉的陵墓就在他家的田地里,他听着仓颉的传说长大,仓颉的形象与精神早已深深印入他的脑海。

9月5日上午,在李兵纪的带领下,笔者来到位于半堤村田野之中的仓颉陵。该陵呈椭圆形,占地约30平方米,高4米,上有一块风化的文保碑。李兵纪告诉表示,在该陵的东南约300米处有一夯工夯筑的台基,高1.5米,占地也是30平方米,相传为仓颉造字台,台上有石牌坊。造字台东南有一座庙,是仓颉庙。  “公元1652年河南知府朱之瑶主持建造文庙,所用的砖瓦和木料就是从被洪水冲毁的仓颉庙上拆下来的。明《汴京遗迹志》对此有记载。”李兵纪说。

仓颉在汉字创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繁衍和昌盛做出了不朽功绩。令人遗憾的是,仓颉庙的历史遗物如今我们已无法看到,只留下一座仓颉陵。但是,追溯汉字之源,我们都知道,那个被称为“文字始祖”的人叫仓颉。“听着仓颉传说长大的开封人,无不对‘文字始祖’怀有崇敬之心。”李兵纪决定为弘扬仓颉文化做点事情。

为唤醒沉睡的仓颉文化,李兵纪产生了创建仓颉文化展览馆的念头。他把离仓颉墓不远处的自家院子改成了仓苑,把院子里的亭子改为仓亭,小湖改为仓池,房子建成了仓颉文化展览馆和仓亭书斋﹑仓亭书画院,将仓颉的生平故事、造字历史、汉字演变进行全方位展示,同时还积极推进仓颉陵、造字台、仓颉庙历史遗迹的恢复与建设。这既是对仓颉最好的纪念,也是传承保护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作为。

开封首届文化奖章获得者高树田在看过李兵纪为弘扬仓颉文化所做的努力后写道:“关于与仓颉相关的陵墓、庙宇、遗迹,遍布各地。到了汉代,最有影响的有4处,而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当属开封的仓王城。虽然历经黄河水患屡建屡毁,但历朝史书都有明确记载,直到清朝乾隆年间的《开封府志·遗迹》中还记有‘仓王城,在府城北,时和保,古仓颉所筑’。至清以后,仓王城好像再没有重建,只有仓颉墓、仓颉庙和造字台遗迹留存于世……相信市委、市政府领导一定会大力支持,一定会把这个项目做成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线上最亮的一颗明珠。”

仓颉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衍化和大浪淘沙,让中华文化成为人类历史的璀璨银河。中国的四书五经、四大发明、唐诗宋词……所有中华文化宝典和科技发展的精髓,都离不开汉字的功劳。正如李兵纪打造的仓颉文化展览馆的结束语所言“中国无仓颉,万古如黑夜;华夏出仓颉,日月现光明”。李兵纪说,仓颉在开封造字,在开封长眠,更时时昭示我们要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仓颉文化属于中原,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传承民族经典,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我们世世代代的责任。让仓颉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正是他创办此馆的真正初心。

(王兰兰)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