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知识付费:未来将比拼内功

来源:民生周刊2020-07-08 10:24:02

从医疗常识到职业规划,从简易手工到烹饪技能,足不出户就能“充电”。人们在学校和线下教育机构之外的网络平台也能获取优质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便利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线学习成为常态,知识付费平台迎来用户增长。

然而,随着知识付费市场蓬勃兴起,内容良莠不齐、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也愈加明显。有业内人士指出,知识付费平台在抓住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应做到内容好、服务优,着力比拼内功,才能不负公众期待,长期圈粉。

迎来机遇期

大学生李禹近几个月成了知识付费平台的重度用户,“受疫情影响,年后就待在家里,在专业学习之外,我多数时间都是在网络平台学习。最开始关心疫情方面的知识,后来付费听经济课,还有职业规划方面的。”李禹说,身边像他这样付费获取知识的同学和朋友不在少数。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下,作为内容变现有效渠道的知识付费行业风头正劲,引发各路资本的追逐和热捧。2019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达278亿元。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指出,今年知识付费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92亿元,是5年前的20多倍。疫情给诸多行业带来挑战,而以知识付费为代表的网络平台却逆势而上,迎来机遇期。

有机构调查显示,在疫情期间,有63.1%的用户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超九成用户表示,对其购买的知识付费产品比较满意或者非常满意。从各大平台的数据来看,在赠送会员、免费课程等举措的激励下,防疫期间有更多用户投入了知识付费怀抱。

提及知识付费,天津上班族周文勤打开了话匣子,“我手机下载了几款软件,包括喜马拉雅、蜻蜓FM这些音频平台。在防疫期间我听了几十档关于疫情的节目,有疫情资讯,还有防护科普。我还付费听了两部评书,购买过10节书法课程,加起来的费用有200多元。对于付费平台带给我的体验来说,这个钱还是值的。”

多数人对知识付费带来的便捷性表示认可,知识付费行业能够在特殊时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了用户在防疫期间对职业规划、知识补充、信息获取等内容的增长需求,吸引和积累了大量用户的同时,快速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某知识付费平台打出醒目广告,以此获客。图/于海军

也有乱象

随着内容生产者的大量出现和线上支付的普及,近些年国内知识付费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某知识付费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用户有的只是单纯地学习知识,另一些则有明确目的,如家长为了让孩子多拿几个证,求职者为了有证书给就业加分。

然而,有用户反映,部分平台宣称报名该课程可额外享受等级考试服务,考试通过者即可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原以为宣传中提到的等级证书是由相关专业机构认证的,结果用户发现所谓的考试评定机构只是平台自己,权威性大打折扣。

有些知识付费平台为了圈粉,习惯于用名人、教授作为招揽受众的筹码,而消费者也普遍认为业内知名讲师、名校名师提供的课程质量更有保障,也更愿意付费购买此类课程。然而,开课一段时间后,一些平台更换了讲师。

即便是名人或教授授课,真实水平也并未像平台宣传的那样神乎其神,“有些平台只是善于宣传罢了,讲师未必就很厉害,主要是他们换讲师时不通知用户,更改课时也不通知,想退款也是个难题。”济南的胡女士说,自己曾遇到过中途换老师的情况。

不仅如此,在有些消费者看来,有些线上知识付费平台价格偏高,而即使价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也有一些消费者会尝试寻找更便宜的购买渠道,低价代充服务应运而生。

例如,有些视听平台年费价格为199元,但在淘宝、闲鱼等平台均有30至50元左右的低价代充服务。

据了解,尽管这些服务的评论区大多只有好评,但如果选择付费代充,则很有可能上当受骗。“代充卖家充值后,过几天再取消订购,导致消费者会员失效。因为不包售后,消费者维权难。” 某网络平台负责人说。

理性发展

除了疫情助推,知识付费的发展迎来多重利好。在日趋激烈的社会、职场竞争环境下,人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线学习知识、技能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网络视听行业的增长,知识付费极大程度上享受红利,行业规模也将持续扩增。

业内人士指出,知识付费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考验着市场监管,平台受众较多,监管就不能缺位,一些质量较差的知识付费产品往往具有迷惑性和隐蔽性,用户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才能发现。所以,要畅通举报渠道,一旦发现,应及时下架相关产品,并给予处罚。

互联网问题专家高扬坦言,近年来,知识付费在众多细分领域表现突出,知识付费平台未来将会争夺更多优质领地,应细化深耕内容优势、服务优势,以解决用户的核心知识需求。只有不断满足用户深度学习的需求,才能提高用户黏性、增加复购率。

事实上,大浪淘沙之后,知识付费平台近年来大多已拥有稳定的流量或营收。高扬认为,目前知识付费行业总体呈现成长向上趋势,知识付费产品类型日益多样化,知识内容生产者也变得更加专业。要做大做好知识付费这块蛋糕,必须紧跟用户需求变化,做到内容质量硬、服务体验好、使用效率高,行业持续发展才更有保障。

高扬认为,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用户对于知识价值转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垂直化、细分化将成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进入理性发展期的知识付费行业,有望孕育出更多新模式和新产品。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