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让“中国之治”更加充实而有光辉

来源:民生网2020-06-18 13:13:5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科学回应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提出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战略目标,科学回答“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时代课题的“中国之治”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

千秋伟业,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邃擘画、科学统筹、稳步推进下,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之治”开山引路、积厚成势;再到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为“中国之治”扫清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中国之治”的伟大道路、宏大图景、重大战略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历历在目、久久为功,经由《决定》的破立并举、制治融通,使“中国之治”更加成熟定型、深入推进,展现出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一、从历史逻辑理解“中国之治”为什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要求制度体系整合。百年大党、一路走来,为我们指明了一条真理,那就是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国际国内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才能在革命、建设、改革每一个历史阶段赢得胜利。实践发展日新月异,催迫着制度体系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进一步深入整合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奇迹必然要求治理成果巩固。新中国70年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正是这样的中国奇迹,令人民充满自信、让世界刮目相看。“13大显著优势”的含金量在在体现。这来源于国家治理始终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请看中国人民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从物质领域到精神面貌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70年来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达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134.3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历史证明,国家治理效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能够持续推动近14亿人口大国的进步发展、确保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可以说,在古今中外广土众民的大国治理中,必然要求将已有治理成果精择固化,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向着目标奋进。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然要求展现比较优势。当前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确定、不安定、不稳定因素愈益增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社会各种利益矛盾交织。面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必须抓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个牛鼻子,进行系统性、全局性、战略性“大格局”思考,才能举旗定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向世人讲清楚人类社会制度文明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二、从理论逻辑把握“中国之治”是什么

加快形成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决定》首次深刻阐述、科学勾勒出“中国之治”“13个方面制度”的宏阔格局: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要让这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能靠零敲碎打调整和碎片化修补,而要全面系统地对各领域集成联动、分层对接、配套衔接、统筹协调,保证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

着力形成科学民主依法的治理方式。治理是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我国的治理范围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鲜明对照。但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国家治理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决定》适逢其时,开启“为万世开太平”的新篇章。

关键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度体系与治理方式不是两张皮,而是交互为用的过程,当前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一方面,要吐故纳新、新陈代谢,坚持从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制度,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成熟的可以上升为制度、转化为法律。另一方面,要转制度为人事、化体系为能力,抓住“关键少数”,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治理,把党的领导优势、人民当家作主优势、全面依法治国优势和民主集中制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三、从实践逻辑笃定“中国之治”怎么办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纲举目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绝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落实和体现在各方面、各环节、全要素、全过程。《决定》将党的领导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统领和贯穿其他各方面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等6大制度,健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推动优化协同高效就要以人为本。《决定》不是高高在上、远在天边、冷冰冰的,而是贴近群众、近在眼前、暖乎乎的。一方面要重视地方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切实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从老百姓身边事做起,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实现资源下沉、服务下沉、治理下沉,变自上而下的行政思维为自下而上治理思维,强化阵地,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的主导权;眼睛向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细治理,特别是民生治理,从政策创新入手,找准切口、及时见效,解决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环保、社会治安等民生领域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治理实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方得行稳致远。《决定》开启了“中国之治”的深刻革命。一方面要掌握科学方法,增强制度意识,用好改革红利,抓好抓牢标志性引领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任务,多抓有利于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和老百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注重对落实情况开展评估问效。另一方面要培养一大批懂制度、善治理的人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具有定力耐心,坚持问题导向,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在防范化解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上经受历练考验,能打硬仗、啃硬骨头,为新时代“中国之治”更加充实而有光辉接续斗争、永远奋进。

(梅哲 王志)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