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财经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麻辣财经:稳就业保企业,这是重要的基本民生

——专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20-05-24 11:09:07

5月22日,政府工作报告新鲜出炉。其中的一大变化,是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目标,但对就业、物价、脱贫等设定了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

为啥今年不设定年度经济增速预期目标?全面小康会不会因此受影响?完成900万人以上的新增城镇就业压力几何?麻辣财经第一时间专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

姚景源(中)做客麻辣财经,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孙苗苗摄

一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啥没有设定GDP增速目标?

姚景源: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前所未有。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经济恢复,都充满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下,要确定一个目标,不仅有难度,而且还容易束缚手脚。不确定具体的GDP增速目标,有助于引导大家把经济工作着力点放到“六保”上。

没有设定具体的GDP增速目标,不是没有指标。政府工作报告设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民生指标,比如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CPI在3.5%左右等。这是我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

制图:李艳

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单靠一个GDP指标,体现不了这种质的变化。过去,我们需要保持一个高速度,才能解决温饱,摆脱贫困。但是现在中国经济总量突破99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经济主要矛盾不在速度,不在规模,而是增长质量与增长方式问题,是结构进一步优化问题。现在不设经济增速指标,也符合新发展理念。

实际上,在今年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果设定一个GDP增速指标,有可能导致基层“层层加码”,产生速度焦虑。今年既要战胜疫情,又要恢复经济,不设增速目标,把“六保”作为工作重点,就是总书记讲的底线思维。在当前这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不考核GDP,重点考核就业民生,这让我们的经济工作围绕什么、解决什么、着力点放到哪里,非常清晰。

二问:全面小康,是否等同于两个“翻一番”?

姚景源:有些人认为,全面小康就等同于“两个翻一番”,即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我觉得这样理解和把握全面小康是片面的,全面小康的内涵比这个更丰富。

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元,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即便再增加一些,也不是什么重大成就。全面小康是一套综合体系,还有很多的是民生指标。

比如就业,如果社会上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失业,能叫全面小康吗?即使总量上去了,也不能叫全面小康。如果说我们还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即便实现了“两个翻一番”,怎么能说是全面小康呢?

我们今年遇到这么大的疫情,有些指标可以适度调减,但是脱贫摘帽是底线。如果今年55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那就意味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第一次彻底告别了绝对贫困,这是多么了不起!实现全面小康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脱贫。

实现全面小康,一定要从单纯的、过多的强调“两个翻一番”,转到更多的务实指标上来,转到就业等基本民生的改善,转到我们的企业是否充满活力,转到我们的经济是否有后劲,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全面小康的意义。

三问:今年就业领域的预期目标设置得比往年低,压力主要在哪里?

姚景源: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拟定的就业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实际上新增就业1352万人。今年回调到900万以上,这个回调可以看到党中央、国务院是实事求是的。从实际出发,我们应当承认现在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局面。

今年就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年高校毕业生约874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留学生回来了,本来打算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也暂时出不去了。这个新的矛盾怎么破解?大学生就业的领域主要是现代服务业,让他们充分就业,我们就要不断地优化经济结构,让现代服务业有较好的发展。

另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工。去年,我国农民工规模达2.9亿人,如何加快他们成为市民的步伐?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截至去年我国城镇率化达到60%,但是这个60%是按照常住人口算的,如果按照户籍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仅约44%。相当数量农民工在城里工作,但是他是农村户口,享受不了城市的公共服务。我们一定不能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当做负担,他们给城市注入了了不得的增长活力。

去年开始,有一些地方抢人才,抢大学生、留学生。其实每一个能劳动的人都是人才。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将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了不得的动力。还有一些在家门口就业的农民,也有越来越多新的就业形式,比如农村电商,把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都连接起来了。

在稳就业保就业上,政府工作报告也有真招实招,例如提出今年要继续减税降费2.5万亿元。保就业就要保企业,现在新增就业的80%都是民营企业贡献的。这2.5万亿元减给谁?重点在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提出了大政方针,现在需要我们各级政府去动脑筋把它落实下来。

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就业问题。报告在900万人后面有个“以上”,这就是一个积极进取的精神,把就业放到第一位,把它看成是一个基本民生,并且对保就业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政策措施。我觉得今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是没有问题的。

四问:今年扩大投资“两新一重”,是“4万亿”卷土重来吗?

姚景源:不能与上一轮的“4万亿”做简单的类比。这次3.75万亿元,比去年多了1.6万亿元。主要是投向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年来在“互联网+”上能够扎扎实实地有成就的领域,受损失比较小。而且我们现在正处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比如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这与我们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紧紧联系在一起。

新型城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得解决城市中一系列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

比如,今年要建设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这意味着我们不是靠天吃饭了,使我们能够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

制图:李艳

这么大数额的高标准的农田建设,需要一个了不得的投资力度。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也是如此。“两新一重”其实是把我们整个投资和我们经济转型升级,和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和推进城镇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紧紧结合在一起的非常重要的战略。

五问:消费第一引擎何时才能恢复澎湃动力?

姚景源:这次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是最大的。今年一季度,社零消费额下降约19%,这是什么概念呢?新中国成立70年来,第一次负增长是在1961年,即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负增长12.8%;第二次是1967年,负增长4.3%。可见,今年消费受到的冲击是非常严重的。

但是,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强大的、富有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14亿人都在追求美好生活。

下半年,消费恢复的速度还会加快。尽管现在一些人消费减少或者没有消费,但是要消费的这笔钱还在手里,钱没有流失。复产复工以后很多人见面,大家都是盼望着什么时候能聚会大吃一顿,畅聊一番。

当然,要使消费能够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还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有满足中国人消费升级需求的有效供给。

消费取决于人们的预期收入。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在这方面给大家坚定了信心,就是我们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而且明确地讲,城乡居民收入要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此外,消费也取决于社会保障是否能让大家敢花钱。我们要实现全面脱贫,要走向全面小康,又在完善社会保障方面,应保尽保。下半年整个消费恢复的状况,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陆娅楠)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