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健康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近期接诊多例睾丸癌患者 最小的仅15岁

来源:民生网2020-04-17 17:36:08

睾丸癌,一个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发病率大概在十万分之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陈明教授介绍,最近已连续接诊4例睾丸癌患者,最小的患者年仅15岁。15岁少年涵涵(化名)右侧阴囊肿大如“鹅蛋”,并伴有坠胀疼痛不适,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睾丸肿瘤并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近日,陈明教授团队成功为涵涵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右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目前,涵涵已康复出院,接下来还要进行放化疗。

男孩患上睾丸癌 阴囊大如“鹅蛋”

3个月前,初三男孩涵涵感觉下体不适,发现自己右侧阴囊莫名肿大,如鸡蛋大小。涵涵平时住校,发现异常后没及时告知父母。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涵涵也迟迟未去医院就诊。半个多月前,涵涵的阴囊肿块已长到“鹅蛋”大,并伴有下腹坠胀不适,家人这才开始重视,立即带孩子到当地肿瘤医院就诊。经查腹部CT显示睾丸肿物,右侧睾丸块影,考虑是睾丸癌,并出现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转移。为进一步治疗,涵涵在家人陪同下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就诊。

入院后,涵涵做了详细的检查,PET-CT和磁共振显示右侧睾丸肿瘤伴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包绕腹主动脉、腔静脉、右侧髂总静脉及肠系膜下动脉,上方包裹右肾静脉,手术风险和难度很大。陈明教授团队经过多学科讨论及精心的准备,决定为患者施行微创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右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根治性右侧睾丸切除术。

手术分两步进行,先把右侧睾丸切除,再进行右侧腹膜后淋巴结的清扫。术中专家发现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融合并包绕血管,最大的直径达11厘米,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粘连明显,给淋巴结清扫带来很大难度。“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完整彻底地清除患者右侧腹膜后淋巴组织,同时避免损伤腔静脉、髂总静脉、肾静脉等人体重要的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陈明教授说。

术中专家们胆大心细、步步为营,最终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天患者即能起床活动。让人心疼的是,术后病理显示涵涵患的睾丸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预后较差,在国内外文献中鲜有报道。

睾丸癌好发于青少年男性

年仅15岁的少年怎么会莫名患上睾丸癌?专家解释,睾丸癌在人群中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一,多见于15岁-35岁的青少年男性,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和后天因素均有关系。其中与隐睾关系最为密切,隐睾发生肿瘤的机会比正常人大30倍,腹腔内隐睾比腹股沟更高,有隐睾或者既往有过隐睾手术史的患者要特别注意。

从临床看,睾丸癌和睾丸发红、疼痛等有明显症状的睾丸炎不同,它的早期一般没有任何症状,仅表现为睾丸肿大,质地变硬,再加上部位隐私,容易被人忽视,因此不少青少年男性患者来就诊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早期睾丸癌的患者大都能通过手术达到治愈

笔者获悉,中大医院泌尿外科近两月已连续收治4例睾丸癌患者,年龄分别是15岁、28岁、40岁以及60岁。陈明教授指出,年轻男性患睾丸癌的几率较大,多表现为患侧阴囊内单发无痛性肿块,也有部分表现为阴囊钝痛或者下腹部坠胀不适,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于家长来说,也应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变化,以免因久拖不治导致病情加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提醒患者,一旦明确诊断是睾丸癌,应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因为睾丸癌是恶性肿瘤中预后相对较好的一种,五年生存率达90%以上,若及早诊断、及早治疗,通过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可显著提高睾丸癌的治愈率。

(崔玉艳)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