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疫情时期,重新呼唤“四千四万”精神

——再次调研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的思考

来源:民生网2020-04-01 12:22:08

2020年3月18日,我在无锡市锡山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韩琦、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陈嫄的陪同下再次走访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疫情尚未结束,但博物馆已春意盎然,浓绿的小草和绽放的花朵让我短暂的忘记了疫情带来的阴霾。此次参观的本意是优化博物馆改造方案,但让我愈加心动的是“四千四万”精神,在我们看到祖国强大、企业奉献对抗疫情的点点滴滴之时,我们不能也不该忘却的是中国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

乡镇企业与“四千四万”精神

乡镇企业是农民自己建办的企业,在创办过程中从资金、技术、人才、产销业务到经营管理,几乎都要从零起步,创办过程异常艰难。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涌现出苏南模式、泉州模式、珠江模式、耿车模式等众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经验模式,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的崭新道路。纵观中国乡镇企业发展史,它不仅为对外开放与外商合资、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载体,也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各地领导机关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畏艰难、自力更生、借才生财。“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的无锡曾广泛流行一句话:“出路出路,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总是难。”这些踏遍千山万水的故事,生动地反映了乡企干部职工和供销人员敢于走出去闯天下抓商机的精神风貌。其艰难创业的过程和坚韧可以形象地用“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形容,这就是所谓的“四千四万”宝贵精神。

乡镇企业坚守“四千四万”的精神信仰,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民致富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崭新道路;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性实践;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造农民小生产者的有效途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四千四万”精神的时代意义

“四千四万”精神发端于改革开放初期,是对这一时期苏南地区突破计划经济樊笼后,奋发努力的乡镇企业奋斗精神的一种概括。正是在“四千四万”精神的指引下,江苏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创造了独特的“苏南模式”,而“四千四万”精神也成为苏南,乃至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2018年1月25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江苏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提出,要引导企业家大力弘扬适应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积极适应时代的“千变万化”,主动经受创新的“千锤万炼”,在发展的前沿展现“千姿万态”,在新的征程上奔腾“千军万马”。

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地方要想有所发展,无一例外需要精神动力的支撑和推动。对于江苏而言,“四千四万”精神是最好的指明灯,分析与纵深探究“四千四万”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四千四万”精神到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赓续传统,又有着厚重的时代内涵,是江苏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从“四千四万”到新时代“四千四万”,敢为人先、只争朝夕,锐意进取又求真务实的核心力量一以贯之、一脉相承、一如既往,成为江苏精神的主流价值。

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四千四万”精神的策源地

2010年7月28日,无锡锡山区在东亭春雷造船厂旧址建成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并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集中展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成功经验和辉煌成就。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企业,伟大的企业家传递伟大的企业家精神。“四千四万”精神是中国乡镇企业家的群体创业精神和集体记忆,而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则是“四千四万”精神的物质载体和可视化呈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充分弘扬“四千四万”精神、实践新时代“四千四万”精神,应深入思考未来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发展的功能和定位,建议通过启动“中国乡镇企业口述史和影像志计划”,搜集整理那一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通过专门访谈,让他们亲自解读“四千四万”的感人故事,并研究他们的创业管理思想;倡议在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专门策划建设“四千四万”精神文化展厅……通过多种形式、多重角度更好呈现和传扬“四千四万”精神,激励一代代企业家奋力前行。 

疫情之后,社会更加需要“四千四万”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给企业的生存带来极大的挑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

越是艰难时刻,越可以在“四千四万”精神中寻找力量。这种精神对企业振兴、对社会大发展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社会要更加大力发扬“四千四万”精神,企业要更加深刻学习“四千四万”精神内涵,以“四千四万”为引导,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激励员工与企业共同合作,努力激发每个人内心的价值,在危机中实现企业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四千四万”精神作为创新创业的灯塔,将重塑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战胜疫情信心和决心,同时将推动员工与企业、企业与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为企业复工复产、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新航向、新坐标。

(作者:王波,南京中智文化创意研究院院长、江苏文旅融合与全域旅游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南京大学博士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