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医生陶勇: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师

来源:民生网2020-03-31 09:45:03

2个月前,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遇袭事件,牵动着亿万网友的心。328,应好大夫在线邀请,陶勇在受伤后首次公开直播,回应这段时间以来公众对他的关心与支持,并分享自己从一名医生变为患者的心路历程。 

还想继续在临床工作

 重症监护病房要转到普通病房的时候,‌‌看到‌‌楼道里满满鲜花,‌‌我就问护士,这都是谁送的呀?说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是谁送的,很多花上面也没有名字和标签,‌‌那一刹那,我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被问到还要不要做医生的时候,陶勇说起了这个细节。

还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他的关心和支持,有的录制了祝福的音频、视频,有的给他写信、写关心的卡片、写诗歌……相对于医生对于他身体的救治,这些关怀与牵挂抚慰了他受伤的心。

“说实话,我还想继续在临床工作!”陶勇说,工作的过程中,他发现,绝大多数人都是怀有爱心的,只有极少数人是的偏执的,救死扶伤的同时,也得到绝大多患者的认可。

“这些带病坚持工作,各种加夜班,手术台上这些辛苦,在我看到满地鲜花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一切是值得的。”

在众多的关心中,有一个1000元的红包让陶勇尤为感动。

陶勇在北大人民医院读研究生的时候,一位两岁的小男孩得了视网膜母细胞瘤,孩子来的时候病情特别严重,一只眼球已经被肿瘤占据,像个拳头从眼睛里伸出来,没有办法,只能摘除眼球。另外一只眼睛的肿瘤比较小,需要通过激光、冷冻、放射敷贴、化疗等保守方法治疗,所以孩子每2-3个月就得复查和治疗一次,但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他爸爸带着他从河南的农村出来,在北京居无定所,医院附近的地下通道都住过,有时候去火车站,白天卖报纸晚上在车站躺椅上休息。但这个爸爸一直坚持给孩子治病,治了10年,孩子的命终于保住了,但遗憾的是,另一只眼睛也没有保住,双眼都摘除了。

有一次陶勇路过病房,病房里有好几个孩子,有的孩子讥讽这个孩子,说你怎么连家都没有呀?你家在哪呀?穿的怎么这么不好呀?但这个孩子内心并不痛苦,所以脸上也一点没痛苦的表情,反而用开心和自豪的语气说我有我爸爸,我爸爸带我在哪我家就在哪,幸福洋溢在脸上。

后来陶勇加了这个孩子爸爸的微信,并且一直保持联系,孩子爸爸经常发来孩子的视频,永远都是笑声。一些孩子看见打针吃药觉得很痛苦,但这个孩子经历了化疗、手术,但是他还能如此开心,让陶勇非常震撼。

这次受伤的时候,因为网络传播很快,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情,这个孩子的爸爸在聊天中转账给陶勇1000元,但他没有收。“孩子的爸爸条件这么差,之前在北京没有地方住,经常住地下通道、火车站,他知道我受伤了还要给我捐1000元,这种感动对我来说是巨大的。”

这些患者的乐观与善良鼓舞了陶勇。“在面对病痛折磨、家里经济情况又不好的情况下,他们用人性的坚强不停调整心情,用一种开放、乐观的心态生活,正是因为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患者的故事,才让我在自己遭遇到这么大的痛苦时,从阴影中迅速走出来。患者是我最好的老师。”

用你的眼睛去看阳光和鲜花

不管病人情况如何,见到病人的时候,陶勇总会选择去帮助他。

有一个病人患有艾滋病,很多医生由于恐艾症不愿意给他治眼病,这个病人找到陶勇的时候,他自己也接近绝望了。最后经过检查发现是梅毒引起的,于是陶勇给他进行了相应的治疗。

那一年正好是国庆节,在国庆节结束后的10天左右,这个病人的视力恢复到了0.4。两个月后来复查时,他的哥哥给陶勇发了一条短信,表示敬佩和感谢,还说他弟弟现在视力已经恢复得可以了,能够自己独自一个人来北京复查看病,不需要再由哥哥陪护。

实际上,这个病人的治疗过程很难,因为首先,这个病人患有传染病,医生也很害怕;第二病人的经济情况也不好;第三,他的眼睛视力也很差。陶勇也很多次问自己:做这样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究竟有没有价值?

但是往往在一见到病人的时候,他就会妥协。“因为我已经不完全把临床工作和医学工作当成一个职业,用来养家糊口,也不完全当成一个事业,当作自己成名成家的一个途径,我觉得现在的医学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幸福的事情,我坚信通过临床工作、通过提升自己的医学素养,从而提升自己的格局和境界。”

所以,假如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患者,陶勇还是会选择出手去帮助他治疗,尽管他们没有给他表示过任何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就这一条短信,足以让他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你拯救了一个人,你拯救了一个家庭,而这个人正因为在他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没有被人拒绝,所以他仍然会对这个世界抱有感恩之心。”陶勇说,“这也是为什么我自己在遇到这次劫难后,仍会告诉自己不要埋到仇恨中。”

他认为,那位伤害他的患者可能就是在生活工作中,感受到了很多的痛苦和仇恨,所以才会做出这么极端的行为。“如果有朝一日,他了解到当时为了给他完成这么复杂的手术,我忍着巨大的腰痛和背上的6颗钉子,在这种情况下给他做了两个小时手术,终于保住他的眼睛和视力,他的内心还会不会如此阴暗?是否能够感受到整个过程中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呢?”

借助科技力量为患者做更多事情 

慢性疾病非常消耗人,隔几个月就要跟单位请假看病,很有可能把患者的信心都给耗没了。此外,一个大夫一辈子能做的手术是有限的,陶勇最高的记录是一天86台手术,哪怕能做更多,也只能帮助到一小部分的患者。

如何高效和科学的看病?陶勇认为有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北上广的医生要跟地方医生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团队。

第一,患者不需要老跑北京,因为很多时候病人复诊就得到一句回复:没事,回去吧。为了这一句话,他折腾了一圈儿,花了好多钱。第二,地方上的医生也能获益,以往患有疑难疾病的患者会直接去大医院,地方医生接触不到患者,而如果首诊在北上广,复查在地方医院,地方医生可以接触到治疗的全过程,有助于提升技术水平。第三,北上广的医生也能松口气,从下午1点多一直看到夜里9点多,要看六七十个患者,体力和精神的付出,完全是透支的,有时候秩序不好,诊室就像菜市场一样,对患者和医生来说都是煎熬。

如果能够通过科学的模式建立起团队,通过团队作战的方式,减少北上广的就诊量,让那些可以留在地方医院解决问题的病人留在地方,把就诊机会给到那些真正需要到北京治疗的患者,大家都受益。所以陶勇建议慢性病的患者,通过地方医生和北京的专家建立联系,沟通病情和检查结果,放下自己内心的焦虑和完美主义,不要指望北京的医生能给你解决一切。

现在的医疗模式已经不再是头疼医疼、脚疼医脚,而应当是疾病-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除了要解决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还要有心理上的干预,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患者像正常人一样去生活和工作,否则整天跑医院,别的都不能干了。只有借助互联网的就医模式,借助科技的力量,跟地方的医生联动,才有把患者从从慢性疾病中解脱出来,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陶勇也一直在实践这一想法。2012年3月陶勇开通了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在线回复眼科患者的疾病咨询,其中绝大部分是葡萄膜炎的患者,8年来已经累计帮助了4566人,为全国的葡萄膜炎患者带来了希望。

 (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