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战疫情丨榆林市榆阳区:果蔬不滞销 脱贫不返贫

来源:陕西日报2020-03-13 14:42:06

2月29日,记者见到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许家崖村贫困群众许海军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着给豆角上架。就在半个月前,他所在的大棚里还满是娇嫩的草莓。

2月16日,榆林市撤销市内相邻县市区之间及县市区内的检查点,恢复公路交通网络畅通。一时间,因疫情冷清的许家崖村又热闹了起来,村旁的210国道上排满了来采摘草莓的游客私家车。

许海军背着消毒液一遍遍消毒,妻子在大棚门口迎接一拨又一拨前来采摘的市民,夫妻二人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能收入近千元, 赶上周末客流量大时,一天能收入2000元。

这样的忙碌持续了近两周,直到大棚里所有的草莓都被摘光,许海军开始套种豆角。

原来,在疫情刚发生时,该镇所有农户都面临草莓滞销的问题,榆阳区鱼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就组织该村村级经济合作社,对农户的果蔬进行统购统销,合作社上门收草莓,农户只管种好果蔬、稳定产量、保证品质就能保证销路和收入。这给许海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他紧锁的眉头也舒展了。

“快过年的时候得知出现了疫情,草莓大棚一下就冷清了,再然后听说封村封路,这对我们家是毁灭性的打击。”许海军说。许海军一家5口人,他本人有胃病,其妻患哮喘病,家里3个孩子都在上学。2016年他因学会了大棚果蔬种植技术成功脱贫,大棚草莓是他家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春节期间是草莓采摘最红火的时候,一旦错过,年收入损失惨重,他很可能因此返贫。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许海军乱了阵脚,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草莓全部剜掉,换成其他农作物。但种了6年的大棚草莓,自己在技术、经营方面都很成熟,全部剜掉,又要投入更多成本。许海军左思右想,愁得几天都没有睡好觉。

正月初二,一个好消息在村里传开——榆阳区鱼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按照市场价收购农户的草莓。

鱼河镇公用事业服务站站长李宁说:“草莓不像蔬菜,不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让农户自己想办法销售草莓肯定不现实。我们充分利用由榆阳区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鱼河镇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和榆林市鱼河农场共同成立的鱼河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打通渠道,使从大棚里采摘的新鲜草莓走进榆林城区,从而基本解决了草莓滞销的难题。”

鱼河镇是榆林市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镇。除了统购统销草莓,该镇还推出以本镇果蔬为主打特色的“礼盒菜”“一周菜”,群众只需要在家通过微信订购,当天采摘自鱼河镇的新鲜果蔬就会直达餐桌,避免了外出采购,也确保了本地果蔬不滞销。目前,该镇果蔬日销售量为2吨,日交易额超过2万元。

许海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草莓大棚总共8分地,一茬草莓能产1000公斤。往年从腊月开始进入采摘高峰期,到正月十五过后,能收入3万多元。今年这个特殊时期多亏了村镇干部的帮助,我已经有2万多元的收入了。”

该镇郑家沟村村民王广荣,经营益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平时就主要向榆林城区的超市、蔬菜门市供应蔬菜。为了解决疫情期间部分菜农蔬菜销售不畅的问题,帮助本村群众增加收入,他更加忙碌了。王广荣主动当起了村里的销售员、宣传员,义务提供配送车辆,积极对接客户,每天帮助村民销售蔬菜上千斤。闲暇之余,他还为群众讲解疫情期间的防护知识、农产品安全保障知识,帮助群众提升自我防护意识,消除恐慌心理,保障蔬菜种植质量。

在村镇干部、热心群众的带动下,贫困户也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鱼河镇李家沟村村民张良宝家此前因学致贫,去年,患有耳疾的女儿张燕大学毕业后被安置在榆阳区鱼河峁镇政府的公益岗位,张良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今年春节,女儿要赶回单位轮岗值班,张良宝毫不犹豫地大力支持,除了叮嘱女儿多注意安全之外,再没多说一句。他说:“政府一直帮助咱,关键时刻,咱们不能拖女儿的后腿、拖政府的后腿。包扶干部给我送来了消毒液和口罩,也教会了我防疫知识,我照顾好自己和家人就是在支持女儿、支持国家。”

(赵波 李羽佳)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