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但凭德与智,倾力众生康

——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

来源:民生网2020-02-27 10:19:23

“‘宜’城‘福’将在,疫魔终消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疫’中,咱支援队的每一个队员身上都展现出了大无畏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怀、人民情怀。你们秉承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不让我叹服,更让宜昌人民称赞!你们是大医的化身,是福建精神和福建力量的化身!我再次向大家敬礼!”2月25日凌晨1时15分,闽援宜支援队微信群里,前指副总指挥、医疗队领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康德智上传了这样一段真情表白,迅速传播开来……

2月11日,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福建省对口支援医疗队,经过短时间的快速准备,紧急出征驰援湖北宜昌。康德智亲任领队。这支医疗队驰援的是宜昌第三医院。这是一家传染病院,已有住院病人272例,确诊病人246例,确诊病例占当时宜昌全市的近1/3。其中,重症病人35例,危重症2例。以救治危重症病人为主的福建医疗队,带上了无创呼吸机、高流量给氧机和相关物资出发了。

医疗队出征两周后,捷报频传,截至2月24日,医疗队累计管理住院患者408人,管理危重症患者13人、重症患者59人,出院患者148人(含转院),危重症转轻症42人,到外院专家会诊危重症病例24例,推出了首套新冠肺炎病人康复与治疗训练操、中西医结合诊疗、心理干预、临床药学等特色举措,战果斐然。

 “召之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抗疫的第一线,这支医疗队不仅以过硬的本领、顽强的品质,更以张扬着强大的精神力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希望,给宜昌人民带来感动。也让人们认识了以院长之身亲任领队的康德智教授。

初识名字,感觉康院长天生就该是个医者,以康为姓,辅以德、智——德以育仁,仁心仁术保众生康健。医科浩瀚精深,要实现仁心仁术保众生康健,绝非解读一个名字这么简单。

1984年康德智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就走进了福医大附属第一医院,30多年的岁月,他从一名脑外科医生成长为医院院长。为医求精求专求仁即可,而为院长则不同,对外要放大医院守护众生康健的能量,对内要放大医生求精求专求仁的能量,这才不愧为一院之长。2019年1月走马上任的康德智面临新的人生大考。

上篇:抓作风育德

国内知名专科排行榜华东区前五的神经外科带头人,国家卫健委、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国际血管病联盟附设的系列专家委员会任要职,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等5本专业杂志副主编……这些学术头衔,足以证明,康德智作为一名医生、一名专家的业务水准。然而,会当医生的,不一定会当院长。要当好一名医院院长,未必会比当专家来得轻松。

医者,外表或柔或雅,或谦或儒,然其内心必是坚且毅的。不论是长达数年,日日如高三毕业班一般高强度的学习生涯,或是临床医生历经数年、没日没夜的苦熬,无不磨其心智,琢其品性。毕竟在彼此面对之时,众生是以沉甸甸的性命相托的。而院长,要面对的则是如何让每一天每一次的性命相托,都变成制度化的、负责任的、专业化的相托。

走马上任的康德智抛出的第一个动作是,把院长会议室中摆放得满满当当的奖杯、奖状、徽章等统统搬走,取而代之的是“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一行醒目大字。

“荣誉只代表过去,不该成为发展奋进的包袱;把奋斗目标清晰地告诉全院职工,让大家在其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在医院浸润了30多年的康德智,知道这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医院缺什么,需要什么。

百年老院不该是垂垂老矣的面貌,奋进向前,有梦逐梦,是康德智给出的基调。为了逐步实现这一目标,康德智提出了“五四三二一”的顶层设计。康德智解释说,“五”是指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即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五位一体发展,五位一体发展路径,即学科、人才、技术、服务、品牌五位一体,一个也不能少。“四”是指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院、全面建成“双高”即建成高水平医院,高水平医学中心。“三”是指要有三种情怀,即家院情怀、担当情怀、仁爱情怀。“二”是指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一”就是一切以发展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

“我觉得一定要有一种导向,否则空喊一百遍口号也没用。”康德智认为,干部的能力是可以磨炼、提升的,工作作风是一定要加以规范、引导。上任不久,康德智提出的“干部十问”和“职工十问”,吹响了全院作风建设的号角----

一问自己:有没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竞争出局的危机感;

二问自己:有没有争创一流的勇气和建功立业的力量;

三问自己:有没有科学发展的格局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四问自己:有没有迎难而上的担当和追求卓越的境界;

五问自己:有没有常抓不懈的执着和一抓到底的激情;

六问自己:有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勤政务实的作风;

七问自己:有没有精打细算的理念和科学管理的本领;

八问自己:有没有爱院如家的情怀和宽厚包容的胸怀;

九问自己:有没有识才爱才的雅量和甘为人梯的品格;

十问自己:有没有依法管理的意识和廉洁自律的定力。

《干部十问》从20个角度拷问着医院中层以上干部的内心,可谓句句到位,刀刀见血,任何一个有心人,只要对照这20个角度求实上进,相信必有所成。

医院不仅是领导干部的医院,也是全院职工安身立命之所,康德智又提出了《职工十问》,也从20个角度给“主人翁”予以参照。日复一日的忙忙碌碌,着实容易让人迷失于事务之中,康德智要求全院上下对号入座,将这两个《十问》置于电脑屏保页面。在工作之余,在忙碌间隙,提醒全院上下,作为一名干部、作为一名普通医务人员,你尽职了吗?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两个《十问》给全院上下划出了一个清晰的精神坐标。此次疫情援鄂,附属第一医院当仁不让地拿下这份重担,也是康德智带领全院对所向往的作风、精神的一次实践和追求。

下篇:抓学科求智

医院是最容不得偷懒耍滑的地方,再好的作风,最终都得靠疗效说话。业务能力、技术水平是一所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在业务上摸爬滚打了数十年的康德智知道该从哪里下手。

康德智从事的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高、精、尖特点明显的一个分支,也正因为如此,他对现代医学高、精、尖发展趋势有着更为敏锐的洞察力。

亚专业全院开花,中心化成硬任务,这是该院推进学科发展“五大战略”的突破点。

康德智解释说,学科迈向细化是必然趋势,亚专业建设正是为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各分支相向而行,越跑越快而“没有冲撞”,对于后发学科,这是弯道超车的机会;对于优势学科,则是确保学科地位屹立不倒的法宝。

附一神经外科的发展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康德智在担任科主任期间,该院神经外科设了8个亚专科,先后建立了完整的神经外科微创、精准治疗平台,带动和促进了微创、精准技术的临床应用,近5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项,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8年,科室获批国家发改委“脑血管病与神经系统疑难重症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已连续三年获复旦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提名和华东区前5名。

神经外科的发展,带动医院神经影像、神经病理、神经检验成长为优势学科,并辐射其他相关专科,拉动大面积的学科发展。以优势学科为抓手带动其他学科发展,形成学科群——这就是康德智给出的以“学科群建设带动医院整体向着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发展”的路径。

人体是一个整体,医院更应该全面施救。在强调亚专业建设的同时,康德智也明确提出“分专业不分专家”——细分专业,但各专业相互支撑的。中心化就是强调医疗链条上的功能整合,目的是以患者为中心并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根本。不论是引进人才,还是本地人才,专家出身的康德智拿出了管用的实招,鼓励他们成长成才。

在机构上,医院设立了一个全新的职能科室——“学科发展处”,把原来分散在科研处、医务处的学科促进职责归拢,协助院领导瞄向前沿,加快医工、医理的结合,统筹学科发展、人才聚集,以专业机构的制度化工作,推动学科发展。

对引进人才,康德智讲究“团队引进”。“我们引进人才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把一个‘牛’人引进来,助手也没有,连‘打酱油’都要靠自己,刚开始满怀激情,之后被各种客观因素限制了发展,最后没有实现预想的成果。”康德智以团队引进破解引进后高层次人才“经常水土不服”的难题。

如何规避“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对本土人才,康德智一视同仁,一样看重。他正视了许多“不公”并积极改进。比如省引进的博士及以上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省里、学校、医院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奖励措施,但本土培养的,可能比这类人才还优秀的,一点奖励都没有,这样明显有失公允。因此,康德智任院长后就提出,本院培养的人才,达到引进人才标准的,也享受同等待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康德智及医院领导班子有意识地加快人才梯队的打造。康院长介绍说,以往科室进人主要由科室主任报计划,症结就在于,科主任很难花时间去具体琢磨,再加上以内部推荐为主的传统,无法保证科室进人的科学性,因此医院提出由人力资源部在调研基础上制定招聘计划,和科室会商后组织公开招聘。改变的目的,就是要让人才成长生生不息,避免青黄不接。

“让梦想成真”,这是附属第一医院院歌的题目,是康德智多次在出差路上忙里偷闲、反复推敲、数易其稿最终敲定的。院歌通篇歌词更是他亲历亲为一手“操刀”创作的。其中两句歌词——“红了家业,绿了心田,让梦想成真”,意味深长。显然 这是康德智的期待,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在已经跻身全国百强医院,“抗疫”以来展示给世人的崭新面貌,使我们相信,这必然也是全院每一位同仁为实现附一奋斗目标的满满信心与决心!

(吴沿 附轩)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