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旅游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云南沧源:佤山特色旅游之路越走越宽阔

来源:民生网2019-12-17 16:41:30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条主线,充分挖掘传统特色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大扶贫战略行动,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快景点建设,注重品牌打造,把文化旅游作为推动沧源跨越发展的龙头引领,作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一条新路,实现了旅游与脱贫的深度融合,推进脱贫成果高质量,唱响直过民族的阿佤新歌。

如今,行走在沧源的乡村,随处可见农民劳作的身影,他们或采摘果蔬,或养殖牛羊,展示着佤山群众的劳动景象。走进村庄,只见佤族风情浓郁,民居错落有序,花栖苗圃,绿绕篱墙,原来的荒地上建起了休闲广场,泥泞的乡间小路变成宽阔的水泥路或沥青路,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乡村美景入画来。

佤乡变美了,小村寨成大景区,阿佤人民唱起歌,跳起舞,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沧源。2019年,沧源自治县接待国内外旅游游客594.75万人次,同比增25%;实现旅游收入63.62亿元,同比增30%。

沧源县翁丁寨至今保留着传统佤族茅草房等佤族特色建筑群。尹红青摄

一张递向世界的旅游名片

从沧源佤山机场向耿马方向驱车行驶约20分钟,便可到达勐省镇芒阳村,走进村寨,眼前的风光令人心旷神怡,崭新的民居依地势而建,整齐有序;房前屋后栽种着三角梅、皇冠菊、绿竹等植物,处处鲜花盛开;村子中央,一棵拥有750年树龄的巨大榕树拔地而起,守护着脚下的村寨;站在村的制高点,可望见群山环绕,云雾缥缈,恍如水墨国画。

“芒阳村依托靠近机场和耿沧二级路的地理优势,农旅融合,打造航空港会客厅。”勐省镇党委书记李晓蕾说。

据了解,自佤山机场通航以来,旅客剧增,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距机场不到20公里的芒阳村,正在倾力打造“荷塘艳色”观光旅游胜地。目前,水域面积500余亩的“荷塘艳色”,开始种植荷花,已养殖小龙虾500亩,投放9吨虾苗,基地周边的山坡上,芒果、柑橘、火龙果、荔枝、百香果等长势喜人。

李晓蕾说,不久之前举行的佤族传统节日新米节期间,我们在村里举办了一届龙虾美食文化节,大受游客欢迎。

为做好旅游接待服务,芒阳村建起了航空休闲服务点,向游客提供航班信息查询、行李托运等服务;组建起佤族文艺队,通过欢乐的歌舞表演,向游客展示佤族风情;并发动群众创办农家乐、乡村民宿,基本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乡村旅游初见成效。

在村寨巨大榕树旁的古树农家园,是村民欧伞去年开办起来的,生意红火,效益可观。欧伞是村医,村医务室就在农家园旁。农家园由欧伞的大女儿打理,欧伞的大女儿是该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青年之一。

像欧伞大女儿这样的返乡创业青年,在芒阳村还有不少。例如,村民李江龙在5年前回乡创办了养鸡场,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现在村子发展乡村旅游,我打算建个农家乐,还能销售土鸡蛋、火龙果、腊肉等农特产品。”李江龙说到。

另一位返乡创业青年李志春也信心满满,他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我准备把小卖部扩建为超市,肯定不愁生意。

芒阳村“忙”着打造“机场会客厅”,让芒阳村的美好前景如“阳光”那般灿烂。

而同样临近佤山机场的糯良乡贺岭村,也在积极打造“机场候机室”。

“游客可在这个‘机场候机室’里,品尝着特色茶和美食,了解省级‘非遗’农耕习俗文化,观看佤族栽秧舞表演。看到飞机降落了,才去机场登机。”糯良乡乡长肖红军说。

据介绍,贺岭村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茶旅文化、休闲观光、民风民俗、自驾旅游等。

贺岭村公播自然村支部书记赵国祥是村文艺队长,也是省级农耕习俗文化传承人,多才多艺。村文艺队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组建,代代传唱至今,现有文艺队员20多人。“村‘机场候机室’为文艺队提供了新舞台,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赵国祥感慨而言。

在贺岭村公播自然村的规划图里,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茶+水果种植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大闸蟹养殖区、原始农耕文化体验区,描绘出一幅乡村美、百姓富的美好蓝图。如今,这个蓝图即将变成了现实。

以芒阳村、贺岭村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兴起,是近年沧源致力于发展佤山特色旅游,带动乡村美百姓富的一个“缩影”。

“随着沧源佤山机场的建成通航,沧源像一张旅游名片被递向世界。”沧源自治县有关领导表示。

打造旅游沿边小康村

   从沧源自治县城到单甲乡嘎多村,一路上风景宜人,森林植被完好,在山坡高处可以看到对面边界缅甸佤邦的房子和农田。嘎多村是边境村,国境线长15公里。建寨已有500余年历史,原始的佤族特色建筑风貌保存完好,民族文化气息浓厚,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宁静悠远、乡愁四溢、古朴神秘的“月亮古寨”,也是著名佤族歌曲《月亮升起来》的创作地。

“现在的嘎多村像个大工地,民宿客栈改造、文化广场工程收尾及村道硬化美化等,不用多久,这里将成为边境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单甲乡副书记赵学龙说。

据介绍,嘎多村依托沧源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创建成果,不断完善村内旅游交通环线标识标牌,强化村内旅游安全设施,配套建设停车场、公共厕所、村内交通示意图等设施,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农家景、购农家物、娱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让游客体验到最浓郁的民族特色风情,将嘎多村建设集生态、民风民俗、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对于嘎多村的美好未来,村民李三木水充满着期待。最近,他领到了村里补助的5万元,用于他的二层栏杆式的房屋提质改造。该村建造的几栋民宿环绕在他家旁,让他信心大增。李三木水是村里的护林员,每个月有700元的固定工资,妻子是村里的文艺队员,有一定的收入。他们一家种有20多亩茶园、水稻、玉米以及养猪等。他说,将来打算扩大种植、养殖,为农家乐和游客提供蔬菜、鸡鸭、腊肉等,可增加收入。

“离这个村不远处有个大水库,对于这个月亮古寨将来旅游开发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配套项目。”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许洪绪说。许洪绪所说的大水库,指的是嘎多村附近的东丁水库,是沧源最大、离边境线最近的水库,自然风光秀美怡人。

嘎多村委会主任李金民说,随着沿边、二级路及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嘎多村彻底告别闭塞历史,将来从佤山机场到古寨仅20多分钟,古寨将迎来发展的“华丽转身”。他还说:“感受古寨风情,体验守边情怀,回归自然本真,嘎多旅游将焕发出与众不同的迷人魅力。”

“沧源有23个边境村,现在我们重点建设嘎多村、安也村、芒黑村三个边境村,以点带面,全力打造旅游沿边小康村。”沧源自治县文旅局副局长鲍永祥说。

据悉,沧源自治县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结合乡村振兴,把150公里的边境线建设成兴边线、富民线、固防线、旅游线。并且,紧紧围绕“口岸+通道+沿边村寨”,发展边境贸易;强化守边固边,树国门形象,展国家形象。

当下,沧源的特色旅游发展迅速,佤族人民与外界的交流日趋频繁。距今3500多年历史的崖画、“中国最后的原始部落”翁丁村、雄伟奇骏的司岗里溶洞、拥有10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的南滚河国家公园、葫芦风情小镇、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等,全域旅游,丰富多彩,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曾经偏远闭塞的佤山村寨,如今打开山门迎客来,村民吃上“旅游饭”,山笑水笑人欢乐,佤乡人民在幸福的大道上越走越宽阔。

(李建文 王邦玲)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