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时政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

大江东 |《纲要》定位,长三角出征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9-12-04 09:58:31

大江东.jpg

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从一个大消息开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早在今年的5月份,中央政治局就已经对《纲要》进行了审议,时隔近7个月,这份文件终于现出“庐山真面目”。

《纲要》里,此次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这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要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一极三区一高地”,归纳起来很简单。可纵观我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经历和当下所处的历史坐标,就会发现,这短短五十多个字的定位,着实很不一般。

强劲活跃增长极,靠高质量发展铸就

什么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细读十九大报告就会发现,答案非常简单,就两个字:发展。

从南巡讲话时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十九大报告中“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几十年来,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最高领导层一脉相承。

3日,长三角重要输电工程镇江五峰山大跨越输电通道竣工 申琳、史俊摄

对于发展来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整个国家不断向前迈进的过程中,一直都有那么一批“尖兵闯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而在长三角,这样的闯将尤其多。

《纲要》确定,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要以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27个城市为中心区,来辐射带动整个区域。

“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浦东开发开放”“苏州工业园区”……27个城市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的历史里,不少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一度代表着先进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

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这些还行得通么?这里靠什么来做“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上海外滩雨夜景色  王冈摄(人民图片)

不妨以两个城市为例。

今年前三季度,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67.12亿元,增长8%,这是南京的GDP增速连续10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这样好的经济形势靠什么?还是用数据说话,这9个月,南京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达8300亿元、增长14.5%;先进制造业列统企业数达到155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650.59亿元、增长9%。

另外一个省会城市杭州,前三季度GDP也突破了万亿元大关,达到10511亿元,同比增长6.7%。在这当中,尤以数字经济的表现为突出,前三季度,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706亿元,增长15.9%。

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通过创新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真正使创新形成的新经济动能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要求,正是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们正在进行的实践。而成为“强劲活跃增长极”,答案就藏在高质量发展里。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四地一起走

《纲要》中提到,长三角要成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

关于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的描述,“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

“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与发展相比,《纲要》擘画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更全面、复杂的追求,包含科技、法治、治理能力、文化、城乡协调等与全社会、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几乎一切事宜。

长三角要率先实现这些,体现国家决心的是,《纲要》还为之定下了明确的目标。

到2025年,长三角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8%;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5G网络覆盖率达到8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总体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0%以上,跨界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80%,单位GDP能耗较2017年下降10%;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2.1万元,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5年,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临港举办  王翔摄(新华社发)

一市三省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这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基础其实,也是整个区域发展所面临的基本现实——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路,离不开四地牵手协作共同向前走。

这样的想法,已经逐渐成为共识,也因此,一体化的动作几乎在所有领域同时发生:《关于深化长三角地区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工作协同的协议》签订,三省一市立法工作步调一致;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推广“一网通办”,通过互联互通,实现用户跨省身份认证、确定事项标准和办理模式;市场监管部门合力构建长三角区域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合作,提高整体防控和协同应对能力……

区域经济构成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国民经济总量,也影响国民经济结构;不仅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效率,也影响社会发展公平性;不仅影响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人与自然关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长三角正在寻找一条示范之路。 

改革开放,这里将是新高地

谈“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必须要从《纲要》中的两个区说起。

第十章的“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第十一章的“高标准建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

在上海市社科院副院长王振看来,这两个区是《纲要》中极其亮眼的所在,“比如自贸区新片区,很有可能像20世纪的浦东一样,带动全上海乃至全中国新一轮的更高水平的开放”。

新片区似乎正在印证王振的看法,仅100天时间,新片区已接洽1600个项目,其中已有94个项目正式落地或开工,而这些产业的落地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力,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吸引力。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特殊经济功能区的目标,已经初见端倪。

“我可以这样说,今天开放的最前沿仍然在上海,就是自贸区的新片区”,前不久的十一届陆家嘴法治论坛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大声为新片区鼓呼,“2013年的9月29日,自贸区在上海拔地而起,只有22.78公里的星星之火,现在已经发展到全国去了,现在,开放的火苗又回到了原点,就是临港!”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内的青浦绿意盎然 计海新摄(人民图片)

与新片区的热闹相比,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组成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似乎要平静不少。10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11月1日,沪苏浙共同召开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两省一市主要领导为一体化示范区、示范区理事会、示范区执委会揭牌。

一个多月过去,似乎少有听到示范区里有“高歌猛进”的消息。

在示范区成立后的首次新闻通气会上,上海市市政府副秘书长、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非常坦率地介绍了这块“试验田”面对的现实,“我们到今天为止,可能1/3的事情想得比较明白,已经操作,并有初步成果;有1/3的事,可能我们正逐步想明白,正在形成方案、正在推进;还有1/3的问题可能我们根本就没有想明白,或者根本还没有想到,这需要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去深化、总结,不断形成阶段性的一些成果。”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苏州市、嘉兴市,青浦区、吴江区、嘉善县……在中国大地上,似乎还没有哪一项地方改革需要同时与这么多行政主体协调;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政策……似乎还没有哪一次跨区域的探索需要把这些全部想透彻,但这些就是一体化示范区制度创新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

而将这2300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探索放大到35.8万平方公里时,困难只会成倍数地增长,示范区执委会的干部们说,能做的只有“大胆试、大胆闯”,新一轮的“摸着石头过河”,这次从长三角开始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