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网2019-11-30 19:55:36

11月18日,“第一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高端论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以下简称“北外”)举办,论坛主题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史论研究与实践”。与会学者围绕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教学方法”“社交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路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历史源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建设”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赵玉明教授结合自己的治学经历,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和研究中回归经典、回归原著的重要性,他指出列宁对广播的贡献值得深入研究,呼吁研究者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的方向。

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提出要区别虚假新闻和批评报道,“新闻工作者要不忘马克思一再强调的批判精神,处理好如何既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又能对复杂现实客观批判的关系。”他强调。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尹韵公研究员提出,讲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可以从历史细节入手,从中国领导人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入手,从“自上而下的灌输”转向“入耳、入脑、入心”,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要全面理解‘四全媒体’,处理好新技术发展与新闻实践之间的复杂关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喻国明指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观念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北外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教授指出,北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建设要围绕“北外特色”,突出“国际化”优势,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和研究作出应有贡献。北外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生全指出,要想做好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在实践层面主动作为,更要在理论层面深入挖掘,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北外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姜飞教授认为,在全球化背景下,多语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是助力中国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路径。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唐海江教授从“回到原著”和“回应现实”两个层面,提出应重新整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媒介技术的相关论述,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高金萍教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她认为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与实践中主要存在“业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在需求不足”“学界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公众对意识形态复杂性的认知不足”三个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赵丽芳教授介绍了本校藏族实验班通过实地考察、进行跨文化实践,将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中国国情。西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执行院长韩隽教授倡议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边看边讲、边走边讲”的教学模式——将虚拟仿真技术和实地参观与讲授相结合。黑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郑亚楠教授强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师要“受教育者先受教育”,方能回到马克思、发展马克思。

本次论坛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成果交流搭建了平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者和研究者、新闻媒体实践者、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汇聚一堂,充分交流,共同探索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研究、更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的新方法和新路径。参会者一致认为回归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经典、直面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问题,是创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有力举措。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9年6月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科研纳入学院“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部分,勠力打造继承北外红色传统、提升北外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教学和研究平台。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师生50余人参加论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