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中央党校教授胡建淼:信访治理探索具有积极意义

来源:民生周刊2019-11-26 12:46:19

今年以来,国家信访局提出让群众“最多访一次”,要求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一次性解决群众诉求,让群众少跑腿。

很多地方的信访工作推出新模式,信访超市、干部代办、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这些信访接待的创新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当然,信访工作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与法律教研部教授胡建淼看来,法治是解决信访中很多问题的关键,百姓要依法信访,政府要依法对待信访。

“最多访一次”提高信访效率

民生周刊:今年以来,国家信访局提出“最多访一次”,对于这样的要求您怎么看?

胡建淼:“最多访一次”这个要求,不是从信访者的权利角度提出的,而是从信访机关处理解决问题的角度提出。不是说你有事情只能访一次,不能访第二次,第二次上访就要拦住你。百姓信访后,官方没有解决问题,他继续反映,这也是他的权利。

“最多访一次”是对信访处理机关的更高要求。既然百姓来反映问题,就要争取一揽子解决问题,而且尽量做到一次性解决问题,使信访者无需再作第二次信访。

这个目标实现难度很大,因为信访处理和行政许可审批不一样,行政许可审批有的是一家机关直接可以做出决定。信访有时处理问题的不是信访机关本身,而是需要转报有关部门处理。

所以,我认为提出“最多访一次”的要求值得赞赏,这说明信访机关更严格地要求自己,要求提高自身工作效率,要求自己尽可能一揽子地解决公民的困难和提出的问题。

民生周刊:一些地方已在探索,比如成都推出信访全程代理,杭州推出信访超市,这些尝试有什么意义?

胡建淼:这些尝试都具有积极意义,还可以往前尝试。因为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是为了减少当事人的麻烦。否则,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上访者就要一趟趟地跑。

信访机构主要是起到协调、督促、传递的作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设立代理人制度、互相之间的会合制度、协调制度,我认为都是必要的。

网上信访要更透明

民生周刊:现在,网上信访已经超过来信来访,您怎么看这个趋势?

胡建淼:在信息化背景下,采用网上信访,从方便百姓的角度来看是有利的。但是,不能说当事人只能网上上访,不能来访。

因为,我们的信访本身就是可以来信、可以去人的,只不过人来访的时候,就要按照规定来,要按照规定方式、规定渠道到规定地点去。

信访的功能很多,一是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上情下达,还有下情上达,就是下面出现的情况要让中央知道,中央知道地方的实际情况后,可能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

所以,不能让这个渠道断了,要把网上信访当成对公民上访渠道的拓宽,而不是对其信访权利的限制。

民生周刊:那么,网上信访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胡建淼:如果说要改进,主要是在技术方面。有人提问题,就必须有反馈,要给他一个受理编号,以后查询,可以查到流程。比如,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到了某个处理机关,或者某个处理机关已经在协调、处理机关已经做出答复,让他可以动态跟踪,更加透明。

两方面都依法进行

民生周刊:根据您的调研,当前的信访制度还存在哪些问题?

胡建淼:有一段时间,信访制度受到很大诟病,甚至有人说信访制度是人治,应当取消。但我觉得,中国的信访制度本身是好的,就像酒一样,要正常喝。如果喝醉了,就出问题了。信访制度这个酒喝醉表现在哪里呢?其中一个就是考核制度,如零上访等一系列制度。在这种考核制度下,必然会出现简单地拦访、截访。

我们要正常对待信访,就要依法信访、依规矩信访。如果违法,就要依法办。正常到信访局登记反映问题,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原来是一刀切,强调零上访,这样很多极端的事情就发生了。

一端是拦访、截访,甚至关押上访人,让矛盾更加激化;另一端是无原则地让步,只要你不上访,什么都能解决。结果就变成恶性循环,谁闹得凶,谁获得的利益就多。

信访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我们的信访条例做了修改,在制度上会有很大改进和完善,这个制度还是要坚持下去。

民生周刊:信访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建淼:主要是强调要解决以前“信访不信法”的问题,就是大量属于仲裁、诉讼的一些案件,结果都往信访走,甚至法院已经终审,还有人来信访,信访后再重新协调、处理。结果,司法的权威都没了,信访的人越来越多。

现在,强调信访和诉讼程序分开,原则上能按司法程序走的就按司法程序走,司法解决不了、不属于涉案范围的问题才可以信访。

另外,零上访的出发点是好的,它可以是一个目标,但不能机械地理解、简单地考核。还要参考其他因素,比如,要看上访者有没有道理,相关部门有没有解决他的问题。

民生周刊:对于地方做好信访工作,您有什么建议?

胡建淼:对于信访人、老百姓要依法信访,政府要依法对待信访,两方面都依法进行。是他的权利就要给他,但该处理的要处理,该追究责任的要追究,要区分清楚。

□ 《民生周刊》记者 罗燕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