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甘霖:食品安全治理本质是风险管理

来源:民生周刊2019-11-26 12:44:44

△甘霖在论坛上发言。图/严碧华

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共同交流“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保障、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标准与认证认可等工作,共同绘制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的合作蓝图。

今年,我们再次围绕“扩大食品进口、丰富百姓生活”主题,探讨“一带一路”农业与食品合作、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农产品源头控制等问题,共同应对食品安全风险挑战,推动农产品和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开展“一带一路”框架下的食品安全研究交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将与大家一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携手并肩,合作共赢,共同推进食品安全合作交流与共治共享。

世界性课题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其纳入公共安全体系,从国家战略高度谋划,在食品安全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产业规划、监督管理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组建成立以来,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监管的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督促落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突出抓好日常监管、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风险管理和社会共治,进一步巩固了食品安全稳定向好的形势。

纵观全球,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都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贸易的日益活跃,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已经成为世界性课题,迫切需要世界各国密切协作、加强合作。

食品安全治理,本质是风险管理。食品安全“防”大于“治”。风险管理是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科学分析研判风险,准确预警处置风险,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这也是政府、行业和企业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最终目标。

食品安全治理,核心是落实责任。“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链条,既是产品链,也是风险链,更是责任链。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就是监督落实食品安全各方责任,特别是要督促企业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管理责任、风险管控责任和检验检测责任,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要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完善保障责任落实的制度机制,加大信用信息公示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

食品安全治理,根本是提升能力。我们要围绕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加强食品安全法制、标准、技术等基础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整体合力。

要持续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能力,加强食品品牌建设,推动食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促进食品企业“走出去”。

食品安全治理,关键是共治共享。我们要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推动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和安全意识。

我们要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多元化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打造食品安全治理升级版

今年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基本遵循。

我们要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科学运用信用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互联网+”监管等模式,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提高监管靶向性和服务精准度。

我们要继续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我们要着力推进市场监管服务的制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和公众满意度。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食品企业广交朋友、广结良缘搭建了舞台,也为开展“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交流提供了平台。

我们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往来、技术交流、投资合作的基础上,创新食品安全多边合作机制,促进食品安全工作交往、风险交流和文化交融。

我们要充分借鉴各国食品安全治理成功经验,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努力打造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升级版。

我们要充分发挥食品产业优势,探索食品安全治理新思路,探寻食品安全合作新领域,着力营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促进食品领域投资、出口和消费,不断满足食品安全新期待。

(本文为作者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上的发言,有删减。)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 甘霖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