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四平市委书记韩福春: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来源:民生周刊2019-11-12 14:35:57

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素有“东北粮仓”之称,粮食年产量占吉林省五分之一,玉米单产全国第一,所辖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均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是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唯一“中国优质玉米之都”。

作为农业大市,我们时刻牢记总书记“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殷切嘱托,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响亮地提出坚持“农业立市”不动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优先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平特色的粮食主产区重粮兴农发展道路。全市粮食产量稳定保持在90亿斤以上水平,2019年粮食总产达到95亿斤,实现“十五连丰”。

耕地保护筑粮食安全基石

四平地处黄金玉米带,是全球仅有的三片黑土区之一,黑土地土质肥沃、养分充足,为四平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多年的重用轻养导致黑土耕层变薄,黑土地承载能力亮起了“红灯”。同时,四平地区旱灾多发频发,有“十年九旱”说法,过去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占比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粮食生产始终戴着“紧箍咒”。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基础设施是粮食稳产的“压舱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深入贯彻“藏粮于地”战略,既要确保“有地可种”“有好地种”,又要强力破解“靠天吃饭”难题,真正凭“硬实力”让丰收愿景变为美好现实。

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实行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强化耕地保护全流程监管,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658万亩,完成812万亩耕地、693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市耕地实际保有量达到976.5万亩,高标准农田达到320万亩、占全市农田总量比重提升到37%,构建起了数量质量并重的耕地保护格局。

夯实农业物质基础。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近三年来,我市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累计投资2.8亿元,相继实施了中小河流治理、河湖连通工程、梨树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8万亩,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推动土地休养生息。累计投入1.62亿元推广黑土地保护重大技术180万亩次,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成为国家黑土地保护示范县。坚持用地养地相结合,用好少耕、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等硬招实招,2019年推广保护性耕作292万亩,全市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层厚度明显提升,耕地的“生命力”加快恢复,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后劲持续增强。

科技助推粮食增产提质

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不仅要向土地要粮,更要向科技要粮。我们坚持藏粮于技,聚焦提升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通过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先进技术、提升装备水平,高标准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流程,为粮食生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点燃科技创新“强引擎”。建立全国首个黑土地保护与利用院士工作站,成功搭建“梨树黑土地论坛”高端平台,构建形成了以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为核心、以科技小院为骨干、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集成科技创新、人才培训、成果转化等产学研用一体化服务,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打好技术推广“组合拳”。聚焦打通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年推广机械精准施肥、绿色统防统治、玉米籽粒直收等重大先进技术1200万亩次,非镰刀弯地区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广泛应用,伊通在全国首创手机定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市粮食单产水平由2010年1.49万斤/垧发展到2019年1.65万斤/垧,真正让先进技术转化成了现实生产力。

做强农机装备“硬支撑”。积极扶持康达农机等龙头企业发展,深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75个,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户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全市拖拉机保有量达6.62万台,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粮食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擦亮绿色农业“新名片”。围绕推动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纵深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大力推广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技术,探索形成了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播种模式,梨树县成功创建100万亩玉米、10万亩水稻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四平成为全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典型,农业发展实现“绿色增长”。

改革创新破瓶颈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发生产关系的变革,规模化、合作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四平顺应农村社会变化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聚焦破解“谁来种地”“钱从哪儿来”“怎么种地”等难题,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合作与联合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每个小农户都能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

在培育新型主体上做文章。聚焦选好“领头雁”,持续实施“人才回引”行动,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提升领富带富能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人才支撑。着力树起“新标杆”,积极扶持管理优、规模大、前景好的新型经营主体,双辽市++禾、梨树县卢伟等17个农业农机合作社成功跻身国家农业合作社示范社。围绕壮大“生力军”,实施“万人示范培训”计划,以合作社工厂化发展为引领,带动农民不断提高组织性、纪律性和生产技术,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在发展规模经营上出实招。持续完善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60个,通过土地流转信息发布、政策咨询、指导签订合同等措施,引导农民依法采取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制,发展土地托管、土地入股、代耕代种等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发展到2951个、农民合作社达到8607个,适度规模面积达到416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总面积61%。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求突破。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给农民吃上定心丸。持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扎实推进梨树县国家级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构建“三支柱一市场”农村新型普惠融资服务体系,打造市、县、乡、村四级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661个,市物权公司共为651户农户完成2142.4万元增信业务,为规模化经营注入了资金活水。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543个,为农服务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

特色优势延伸粮食经济链条

产业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只有围绕粮食这个最核心的资源做文章,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现代农业,以品牌化发展做活粮食经济,打通仓储、加工、流通、销售全过程,才能加快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乘数效应。

厚植仓储优势。聚焦推动粮食仓储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粮安工程”,加快发展智慧粮库,依托浪潮云计算中心建设智慧粮食管理云平台,构建起由160家粮食收储企业组成,主体多元、设施完善、全面覆盖城乡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全市粮食收储能力达到1460万吨,有力保证了粮食颗粒归仓、储粮绝对安全。

放大加工优势。把农产品加工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推动一二三产紧密衔接、有机融合,培育壮大天成玉米、新天龙酒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淀粉、酒精、玉米油、麦芽糖浆、葡萄糖等15种产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全市粮油加工企业达到52个,总加工能力突破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亿元。

发挥流通优势。立足四平独特区位交通优势,借力公铁联运发展粮食物流,积极培育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健全完善城乡粮食供应配送网络,投入1000余万元建立市县两级粮油卫生质量监测站,推动粮食物流业高效化、协同化发展。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积极组织网上批发、零售和产销对接等活动,“供销e家”“指尖上的财富”等域内电商平台投入运营,仅梨树县大烟筒村电商服务站一年累计销量就达60万单、销售额达1100万元,帮助200名农户实现增收15万元,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销路问题。

塑造品牌优势。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中国优质玉米之都”优势,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四平玉米节、“四平米、香八婺”主题推介活动,建立直营店27个、商超专柜51个、网店23个,梨树粘苞米、叶赫白蘑、双辽杂粮全国畅销,“四平梅花鹿”“伊通大米”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48个,农业品牌化成为引领四平农业现代化的新动力。

□  中共四平市委书记 韩福春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