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初心·精进·传承

——记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何奔教授

来源:民生网2019-09-23 16:15:40

“是医者,德技双馨,仁术济世;是师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学者,孜孜以求,精勤不倦。从医执教三十载,救死伤无数,育桃李天下,丹心妙手唤春回!”这是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颁奖典礼上母校对何奔教授的颁奖词。浓缩了对一位医者,学者与师者的赞誉与认可,也刻画了何老师几十年的奋斗历程。我就是在那个时间成为何老师的学生的。 

初心可贵,砥砺前行

“医生的成长曲线是小斜率的抛物线,年轻时付出很多,回报很少,但医生的成就感是任何物质换不来的”这是何老师给我讲的第一课。

上世纪90年代,心脏病介入治疗在我国刚刚起步,何老师是较早出国接受正规介入心脏病学训练的医生之一。回国后,他被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引进,带出市一心内科介入团队;4年后,40岁的他接受老师的推荐和老院长的邀请,回到仁济医院,成为当时上海最年轻的心内科主任。他带领团队建立惠及浦江两岸数百万人口的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举办全国首个以“复杂”命名的CCRF冠脉介入大会,带动华东及全国冠心病介入事业的发展,被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授予“普及推广奖”;发明的心肌微循环定量评价体系被多个国际临床研究采用;自主研发的微导管专利解决冠脉精准给药难题;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心梗后心功能评价的新的分级标准。

多年在冠心病领域驰骋,他带领仁济心内科团队把心肌梗死介入死亡率控制在国际领先的3%以内。左主干闭塞的心肌梗死,死亡率几乎100%,很多人都避之不及,可面对这种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何老师却迎难而上。他常说,只要有1%的希望,我们就要做99%的努力。通过一次次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力一搏,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凭借着一颗“患者至上,真诚奉献”的医者仁心,何老师被患者高票推举为“中国十大口碑医生”、上海市“十佳医生”。又先后获得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大医精诚,锐意进取

“对于病家,医生是他们的希望,只有不断精进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无愧于医者仁心。”这是何老师给我上的第二课。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明显上升,而由于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许多患者在等待介入的过程中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何老师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心梗溶栓-介入序贯治疗”的新概念,倡导不应该盲目等待介入做支架,尽早溶栓有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2018年8月,他受邀在欧洲心脏大会最新临床研究专栏(LBS)主题发言,向世界展示这项中国策略,研究同步刊登于心血管专业顶级期刊Circulation。该研究证实了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心肌梗死分级诊疗布局和网络化救治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参考依据,对世界范围的心肌梗死救治都具有重要的学术贡献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另一项高致死致残性疾病,“房颤相关脑卒中”已开始严重威胁人群健康。当“左心耳封堵”这一新技术被证实能有效降低房颤相关脑卒中发生时,他又成为第一个吃螃蟹者。他积极身体力行,不断探索,成为上海首位“左心耳封堵”全球标准培训导师;2018年8月,何老师受邀前往乌克兰国家心脏中心,帮助该国成功施行首例左心耳封堵术。这一响应一带一路的“壮举”,扩大了中国心血管在欧洲的影响力,也增进了中乌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被高票推选为2018年全国心血管十大影响力事件。他积极推动左心耳封堵相关临床研究和临床培训,制定全国专家共识,成为该领域的全国领军人物。

他是“医生科学家”,“文能SCI,武能心脏手术”,这是业内同行的口碑。100余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近400分,个人学术H指数高达22。但在学生眼里,他更多像个内科医生,心衰腿肿患者,他蹲下去脱袜;碰到疑难心脏杂音,他先听完让你听;一张心电图,他能给你分析出多种可能的鉴别诊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竟然用听诊器挑战心超漏诊的乏氏窦瘤破裂。 他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医术上不断精进,不懈追求。

点灯指航,薪火相传

常言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而老师更是学生的指路人。何老师手写的门诊病历卡上永远是详实工整的记录,每个病人的心脏听诊永远是最耐心的一分钟……“如果医生只看‘病’不看‘人’,缺少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怀,那绝对成不了好医生。”这是何老师给我上的第三课。

日常工作中,何老师总是铅衣加身,但少有人知道,铅衣下是不得不常年紧绑的护腰,他的2个节段腰椎间盘已经严重突出。常年高强度的介入工作还是伤害到了老师的身体,更枉论普通人谈之色变的辐射。心血管介入医生总是在燃烧自己的生命拯救更多的生命。而何老师,总是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他对学生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已培养出4位年轻博导。当得意门生卜军教授拿下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时,何老师没有坐享成果,而是欣然接受胸科医院的邀请,把舞台留给自己的学生,被业界视为师徒传承的佳话。他到胸科医院的第一年就实现了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零”的突破。今年他又带领团队创造了学科单年基金立项的全院纪录。他带领胸科左心耳团队,创下了“穿巨大房间隔封堵器行左心耳封堵”,“对吻封堵”,“腔内超声单孔左心引导封堵”,“联合肺静脉支架杂交封堵”等多项手术的全国甚至国际上第一例。他带领冠脉团队率先开展了激光消斑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使胸科医院心血管的学科影响力与社会认知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郑道声教授在世时,何老师总会定期带我们去看望,每年重阳节,老专家们也总是被请回科室共襄学科发展。习总书记说:家风是一种传承,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医术可以学习,医德医风则靠师长言传身教,后辈耳濡目染。我今年也有幸加入胸科心血管这个团队了,我为有机会在老师领导下,传承胸科精神,继续为祖国心血管建设贡献力量,深感自豪。

(孙宇珺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