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广东郁南县探索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路子

来源:民生网2019-08-29 17:13:25

广东郁南县通门镇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镇,因地制宜,牢牢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念,探索出一条党组织搭舞台、党员挑大梁、群众唱主角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路子,为云浮山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种可参考、借鉴的法子。

推动乡村振兴  党组织“引领”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幸福家园,该镇发挥党委统揽全局作用,创新“1+2+3”(党委+党支部、党小组+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党建模式,从上而下成立以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定期或不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统筹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各项任务落实。制订下发各类工作方案,做到底数、问题、目标、时限、措施、职责“六清楚”,实行人员、区域、任务“三落实”。同时,该镇坚持镇、村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坚持“五个共同”(问题共同研究、困难共同面对、压力共同化解、责任共同担当、成果共同分享),每周至少召开一次推进会(镇村干部联席分析存在问题、明思路实措施强推进)、每晚一个小结会(镇驻村班子、振兴办相关人员参加,做到日有小结、明有部署)、每周一竞赛、每月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强监督,严格落实督查、点评、通报、督办等工作机制,对全域推进人居环境工作进行全程监督,以查促干、以查促变,确保所负责的片区、所承担的工作事事有人办、件件有着落,将整治无死角、衔接无缝隙的责任机制落到实处。每周制订工作任务表,将工作指标逐项细化,层层分解,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任务,力争在每个阶段取得实际成果。

整治人居环境  党员“我带头”

据介绍,该镇制订了《通门镇镇村干部挂钩联系美丽乡村建设责任分工方案》等,以“1+10+100”(1名支委+10名党员+100户群众)的模式细化党员示范责任,发挥党员“五员”作用(宣传员、示范员、协调员、监督员、组织员),党员干部从俯下身子亲自做起、从引导群众“动起来”到“热起来”做起,自觉全天候参与环境整治工作,使党员与群众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共同研究、共同劳动、共同推进,全力推进环境整治从深里走往实里抓,努力营造了全镇党员带动、群众全动的良好局面。目前,全镇党员群众投工投劳近2.5万人次。在“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中,该镇注重创新“点上精准”(以镇委书记为团长的专职流动宣讲团“夜会”宣讲)、“面上覆盖”(以横幅、标语、彩图等多渠道宣传提知晓度)、“学比增效”(以村内PK、表彰先进等催化“百花齐放”),全镇群众“我要建”的意识转化为环境整治自发自觉行动,让群众真心动起来、热起来,呈现出一派兄带弟、妯帮娌、乡贤带群众的环境整治场面。推行“拆旧赋权”的“地票”制(明四至、知类型、确面积、有见证、赋实权),把“群众理不理解、赞不赞同、参不参与”放在首位,将话语权、主动权交回群众,促使群众自觉地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截止8月8日,全镇“三清理”2235处。清理村巷道及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805处,清理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1235处,清理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195处,清理各类垃圾约1535.5吨;“三拆除”3824处、约45604平方米。清拆除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1454间40405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1469处4044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901宗;“三整治”1832宗。包括整治垃圾乱扔乱放1344宗,整治污水乱排乱倒219宗,整治“三线”乱搭乱接269宗。

践行“两山”理念  群众“我要建”

该镇党委书记郑志清表示,在通门发展中坚持绿色为“底色”,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推动番石榴、肉桂、茶叶等绿色产业发展,同时利用扶贫资金进行入股、光伏发电等项目,推动助农增收。目前,全镇有肉桂8万亩、番石榴2500亩、桂花梨500亩、茶叶250亩、澳洲坚果100亩,光伏发电等已收入15万元;继续探索推广“党支部+电商”发展模式,以玉堂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为龙头带动其他行政村电商平台的创建,拓宽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效解决农民农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让农民腰杆挺、精神好、底气足,有更大的干劲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中去。为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该镇制订新村规民约、《党员责任岗》《保洁管理制度》、《村庄环境卫生“门前三包”制度》等,聘请保洁员做好日常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等工作,确保形成一套村民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爱护环境卫生的责任制和约束制。创建党员示范岗,以“党员网格化”强化“五员促五共”,在责任区范围内起到引导督促、带动影响的作用。落实县委“以奖代补”办法,通过政府奖补、群众投工、党员监督等方式落实“以奖代补”制度,以“微改造”等推动道路、排水渠、公共卫生设施(垃圾分类)等,促使民生实事成效立竿见影,使群众所需,想得到、见得到、摸得着,以政府小建设换群众大信心,燃起群众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情,激发了群众“我要建”的内生动力。

(李建文 叶锦生 陈春能)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