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扶贫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扶贫

带家人驻扶贫一线的80后女硕士驻村干部

来源:民生网2019-05-07 14:55:09

 “我们水利村,再也不是那个吃不上饭,走不了路的穷地方了,现在不少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村民各个脸上喜滋滋,“我们村的大变化就是从2015年政务中心驻村工作队来到我们村的那一天开始的。”其中来自政务中心综合科的莫艳菊这个女干部最让村民们印象深刻。

2018年3月,莫艳菊已经身怀六甲,在单位选派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的征求意见会上,她第一个踊跃报名,考虑到身体的原因,单位的领导班子一致不同意,由于她的坚持与笃定,单位只好同意选派她到荔波县水利村参加脱贫攻坚工作,从此,帮助水利村这个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沉甸甸的责任,便抗在了她的肩上。

用真情付出换回村民真心拥护

刚入村时,莫艳菊虽然已有孕在身,但依旧健步如飞,她经常挺着大肚子入村入户找村民了解情况,根据产生贫困的原因“对症下药”。但大家却对她爱答不理,不久,莫艳菊就听到了这样的风凉话:“咋还派个女干部?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能干啥?”

为了开好头,获取村民的信任,她和工作组同事,夜晚学习理论、研究政策,白天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走家串户查找穷根,入村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全村所有贫困户的走访,做到村里的“大事小情、家长里短”都了然于心。

为帮助贫困户寻找合适致富项目,莫艳菊和驻村工作队利用黔南医专定点帮扶水利村的机会,协调黔南医专在春耕、秋耕亟需物资期间,2018年到水利村为贫困户共开展13余次慰问活动,为贫困户送上粮、油、药、化肥等物资,共慰问200余户贫困户,折合资金104261.2元,另外联合黔南医专规财处党支部根据4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制定详细的产业帮扶计划,为其送上猪、鸡、鹅等帮扶物资,并将采取定期提供技术指导的方式,确保帮扶物资取得帮扶实效,增强“造血”能力。

许多工作还没开展,由于生产在即,莫艳菊在2018年5月23日向县委组织部、玉屏街道党工委、县政务中心递交产假申请书,休假期间,她时刻都在关注关心水利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开启了在家办公的模式。

 产假结束,为了能够既可以全身心工作又可以照顾幼小的女儿,她向单位领导申请允许让她带上自己的母亲和小孩子一起住到村里,开始单位的领导担心水利天气寒冷怕冻着老人和孩子,建议她还是每天晚上把手头的事情忙完后就回家去照顾孩子,最后还是拗不过她的固执,此后她的母亲和小孩便日日夜夜地与她一道出现在水利村的脱贫攻坚工作的路途中。

为了把休假期间落下的工作及时补上,工作上不拖驻村工作队的进度,莫艳菊回归岗位后就马上联合第一书记、村支两委、脱贫攻坚工作小组,通过召开院坝会、深入田间地头、马路边、昼夜兼行入户走访群众家中等形式,挨家挨户走访宣传,用群众听得懂的布依族语、水族语等当地通用语言,向群众翻译并宣传党的好声音以及省州县出台的扶贫好政策。

2018年春节前,莫艳菊包保的贫困户吴凤超,因为年老体弱、腿脚不便,一直在为饲养的100多只项目鸡的销路愁得焦头烂额,莫艳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腊月一直忙到大年三十,动员丈夫和全家人一起,通过朋友圈、亲戚群等各种渠道,亲自“取货”、“送货”帮助吴凤超销售土鸡,终于为贫困户换来了5000多元沉甸甸的“过年钱”。此外,有一户帮扶对象贫困户由于害怕环境陌生,迟迟不肯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居住,莫艳菊三天两头找他聊天谈话,从孩子们未来的教育方向出发做思想工作,协助他购买生活用品,为他寻找并提供就业信息10余次,督促他及时入住易地扶贫搬迁新房;帮助帮扶对象家庭2户安装广电网络、帮助所包网格向联系单位和上级有关单位反映岩寨、抵朵组季节性缺水问题,并成功向水务局申请项目资金用以修建水池、维修水管以解决季节性缺水问题,此外还保质保量完成玉屏街道安排的其他工作等……雪中送炭的实质性帮扶在第一时间拉近了村民和工作组的距离,村民们被莫艳菊这位“女干部”的真情付出深深打动。

用示范引领提振村党支部士气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驻村帮扶的首要工作。”莫艳菊是这样想的,并努力付诸行动。

一年多以来,为了使村党支部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的能力,引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莫艳菊与工作组同事一起参与指导协助水利村党支部完善制度建设、打造党员活动阵地,丰富活动内容,固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2018年共计开展10余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主题党日活动把党员吸引过来,党员引领、驻村队员带头,对种植大户的桑园进行除草、施肥,帮助贫困户联系渠道销售桑蚕、中药材等;其次,动员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上建立了水利村元卯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该支部共计党员40余人,采取抱团取暖发展模式,牵头管理水利村村集体经济的所有项目,发挥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凝聚农村党员智慧和力量,助力脱贫攻坚,提振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用产业项目保脱贫致富奔小康

如何用产业改变村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尽快引进增收产业项目为村民创造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就业岗位,实现更多人的致富奔小康,是莫艳菊所在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每天都要琢磨的“大事情”。

因地制宜,经过大家研究和了解水利村情况后,决定让群众们发展珍珠李长效种植和桑蚕、蔬菜短期见效产业,并适当施以油茶、中药材、杨梅种植,猪禽、瑶山鸡、竹鼠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一长两短六补”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贫困户自身发展需求大力发展葡萄、九阡李、桃、青梅种植业以及黑猪、香猪、黄牛、水牛、黑山羊养殖业等增收项目,发动14户群众种植215亩桑树,完成县委安排的养蚕任务,目前已种植油茶2000亩,种植珍珠李1050亩,蔬菜120亩,青梅种植基地200亩,瑶山鸡养殖20万羽,山羊养殖100只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项目改变了村民们“等、靠、要”的惰性思想,增强了大家通过劳动增收致富的信心。

过去山坳里的村落四面环山,房子长在山坳里,住了几辈人,这是人们曾经印象里穷得“叮当响”的荔波县玉屏街道水利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3户719人,村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典型的贫困村。从2015年开始,在县政务中心不断加大的财力物力人力的帮扶下,2016年水利村在荔波县贫困村的名单中已成功实现出列,目前只剩29户60人未脱贫。如今走进这片山庄,映入眼帘的便是通往四方的高速公路和一栋栋崭新的房子……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黔南州最大的珍珠李基地。”水利村美好的明天在莫艳菊心中一点点描绘。

眼前的这个30出头的女硕士干部,怀着“百姓不富,寝食难安”的决心加入“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驻村扶贫工作中,丰富着人生阅历的同时也磨练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勇于奉献的情怀。

如今,莫艳菊和她的驻村工作队已经交出了一份扶贫攻坚的阶段性答卷,这答卷上的蓝图,正在让小村嬗变成新的模样。

(覃照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