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教育强国论坛

湖北汉阳:教育优先发展 打造教育强区

来源:民生网2019-05-06 17:33:18

汉阳区地处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汉阳区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打造“立德树人、四有教师、学校特色、基层党建”四个品牌为引领,以汉阳教育“品牌建设年”和创建“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加快培育一流教师,加快建设一流学校,加快打造一流教育,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构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动车组”。

优先发展,教育强区强在顶层设计

汉阳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

汉阳区委书记马泽江在全区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强调,汉阳的教育事业要围绕“打造一流教育强区,培育一流教师队伍,建设一流学校,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统筹推进。

2018年,区委书记马泽江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专题会议就达7次,汉阳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区四大家领导下校开展调研、协调督办工作、现场解决问题不计其数,相关的区直部门和街道也积极从自身角度履责。全区上下对教育工作已经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共识。

区委、区政府明确对教育的投入要遵循“三个优先”的原则,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要,夯实打造教育强区的基础。

2019年2月,汉阳区教育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区委“三个一流,一个加强”的发展要求,践行“三线、三建、四转”的工作思路,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打造“四大品牌”为引领,以汉阳教育“品牌建设年”和创建“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为抓手,奋力谱写汉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汉阳区在教育上的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的近40%,且每年都以4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项目建设、楼盘开发和教育投入有冲突时,区委、区政府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

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系列文件,在住房购置、岗位聘任、工资待遇、配偶落户等方面大胆给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大力引进优秀教育人才。区委组织部将名教师、名校长培养纳入区委“知音英才”项目,每届给予30个表彰名额,为了助力优秀教师成长。区委、区政府在教师节对64名优秀学区长、优秀校长(书记)、优秀教师进行通报表彰,突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优质扩容,教育强区强在规划布局

早在十年前,汉阳教育就确立了“强东带西,重心南移”的发展思路,均衡布局“七大教育片区”,重点打造“三个教育中心”。目前,钟家村教育示范中心、二桥教育发展中心、四新现代教育中心既鼎足而兴又各领风骚的发展格局雏形初现,汉阳教育从布局破题,加强区域整体规划,统筹配置优质资源,全面促进教育公平,收获了丰硕成果。

近几年来,汉阳区统筹安排名校接管新建学校,充实壮大钟家村小学、西大街小学、玫瑰园小学、弘桥小学、七里小学、二桥中学6个教育集团。培育优秀干部,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校长重点打造,提供项目研究、专题论坛、办学展示、著书立说的广阔舞台,努力铸造汉阳教育发展的领军人物。

汉阳区继续加强全区学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对标市级标准,聚力推进5所市级现代化学校、2所市级素质教育特色校创建。

在全省首推幼儿园联合学区制管理,汉阳区全力推进配建幼儿园移交和开园,新增移交配建幼儿园5所,新开办公益普惠幼儿园9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58所,16所等级幼儿园完成达标升级。努力构建覆盖全区、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模式。不断提高公办园比例,通过幼儿园“学区制”管理等途径放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居民对公益普惠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2018年9月,位于汉阳区南部、人口飞速增长的四新地区又有3所新校正式开学,新增了108个教学班,近5400个学位。武汉三中迁入新址办学,二桥中学芳草校区、钟家村小学三里坡校区正式启用,极大缓解就学压力,“强东带西,重心南移”的教育布局基本形成。英才中学等5所学校建设正有序推进,龙阳中学等8所学校建设项目已经启动。至此,四新地区实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覆盖。

2018年,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20人,完成“985”“211”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3人,接收免费师范生4人,招聘合同制教师326人,从外地引进高中优秀教师1人,较好保障了全区教育教学的需求。

在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未来一段时间,汉阳教育仍会继续坚持“七片三中心”的教育规划布局,以“巩固提升钟家村地区教育示范中心、扩张壮大二桥地区教育发展中心、聚力创建四新地区现代教育中心”为工作重点,促进钟家村、七里、二桥、永丰、鹦鹉、四新东片、四新西片七大教育片区互通互融,协调发展,为汉阳人民提供均衡的教育机会和优质的教育服务。

四大品牌 教育强区强在内涵发展

汉阳教育发展壮大的历程,就是汉阳区“立德树人、四有教师、学校特色、基层党建”等四大品牌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也是一批优秀干部教师的成长史,他们或勇立潮头,或敢于创新,或默默坚守,见证并推动着汉阳教育砥砺前行,不断跨越。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汉阳区教育局深入打造“立德树人”品牌,彰显一流的育人质量。进一步深化“跟党走,做新时代好学生”红色主题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大力实施青少年马克思主义接力工程,着力打造“红色德育”“学科育人”“逆商教育”三项德育品牌。

红色德育以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为目标,深入探索 “互联网+红色教育”新路径,多元推进建“红色课程”、传“红色精神”、庆“红色节日”、走“红色研学”、评“红色学生”等五大红色接力工程。学科育人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积极促进学科教学从“育分”到“育人”“育心”的转变,着眼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个方面,从整合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关注课堂练习、探索评价方式等五个维度实施教育模式变革,实现学科教学与德育无痕融合。逆商教育以增强学生抗挫能力为目标,大力开展逆商教育新探索,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安全教育各项制度,深化日常心理辅导,强化对负面情绪的引导干预,广泛组织讲座、团辅及亲子活动,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和健全人格,有效防范青少年极端行为发生。

汉阳区教育局潜心打造“四有教师”品牌,锤炼一流的教师队伍。引导全区教师对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标准,努力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擦亮师德建设品牌,继续深化“学,树,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及时发现宣传师德师风优秀典型事迹,总结提炼先进经验模式,努力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骨干培养计划、干部培育计划和队伍优质计划,做强汉阳名师品牌,发挥“名师工作室”载体作用,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教师五项技能竞赛、“晴川讲坛”等工作为依托,抓好教师全员培训培养。采取深度研修、锁定培养、专家引领等多种有效途径,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分层定位打造卓越教师、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四个梯队,促进汉阳教育名家接续成长。

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构建局管校用、合理流动的教师管理机制,构建与建设教育强区目标相适应的优秀教师引进机制。开拓思路,创新政策,开辟合同制教师快速成长渠道,增强合同制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到2020年,培养省特级教师10名,市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00名,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000名。

汉阳区教育局继续打造“学校特色”品牌,追求一流的办学品质。大力实施特色办学工程,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品牌的集团优势,统筹安排并鼓励支持各校打造“一校一品”办学格局升级版,努力使每所学校都拥有个性鲜明、内在丰富的文化品牌和学科品牌,为汉阳教育全域优质内涵发展提供动力。

进一步擦亮现有知名办学品牌,发扬创新传统学校办学品牌,发展壮大新兴学校办学品牌。以此为引领带动,突出质量输出和理念升级,帮助尚无成型办学特色品牌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选取适当方向,加快构建特色办学模式,并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

重视教研科研,挖掘学校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切实把学校文化精神落实到每位师生身上,内化为自觉的理想追求与行为方式,真正实现以文化人。引导各校着力打造学科品牌,形成学科建设优势和特色,促进社会口碑和师资素质“双提升”。

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特色品牌打造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持续深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机关科室、二级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打造管理品牌、项目品牌、工作品牌,提升机关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品质。

汉阳区教育局精心打造“基层党建”品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促进系统上下实现“四个转变”,即加快转时态,确保一切工作进入全国教育大会后的时间频道和工作节奏;加快转状态,鼓舞干部职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主动履职,大胆改革,锐意创新,昂扬奋进;加快转心态,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汉阳教育人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加快转语态,坚持党言党语、师言师表、学言学行并举,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温度并重。

强化作风建设,坚持服务意识的宗旨作用,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街道、服务社区、服务招生、服务家长。全面加强基层学校党建工作,着力实现“党建工作室”全覆盖、出实效、亮品牌,通过整合功能、捏指成拳,努力将其打造成党组织抓党建的“红色阵地”、党员学习培训的“红色课堂”、党建融入教育教学的“红色引擎”。

积极创建 “三育人示范岗”,组织广大党员教师以公开承诺的方式,亮身份、创业绩、比贡献、做表率,引导干部教师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缔造标杆,形成品牌。在认真完成“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规定动作的前提下,打造“主题党日+”活动品牌,结合教育系统自身特点,下沉至基层学校一线支部,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提升。

继续推进“三进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机关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机关行政服务效能,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评比和检查,多分担教学中心工作以外的突击性行政任务,切实为一线教师减负。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理好思路、建好平台、讲好故事,推动学校思想宣传工作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汉阳品牌”。

2018年教师节期间,对38名区优秀教师、7名区优秀学区长、19名区优秀校长(书记)予以通报,4名教师被授予省特级教师称号,武汉三中副校长黄群芳被授予武汉市“大城工匠”称号,二十三高中校长张金豹获评首届“荆楚教育名家”。

2018年,汉阳区学子代表武汉市参加省运会青少年游泳比赛获团体第一,武汉三中学生艾衍含荣获全国“最美中学生标兵”称号,二十三高中学生鄢钰在省美术联考和清华美院校考中均列全省第一,七里中学学生董冲被评为“汉阳好人”。

近几年,全区教师获国家级综合荣誉5项、省级综合荣誉21项,参加各类教学竞赛评比获国家级一等奖30人次,省级一等奖50人次。成功打造了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张金豹为代表的一批教育专家型校长,以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桂贤娣、走进中南海的特级教师黄群芳、优质课竞赛获7个国家级一等奖的教师彭娟等一批名师品牌,被誉为“汉阳群星”现象。

传承创新,教育强区强在改革勇气

区教育局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汉阳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了几代汉阳教育人的辛苦付出,总结提炼出一批特色经验和办学模式,为汉阳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也使得汉阳教育在追求教育公平与质量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从“一无两有”到“七大片区三个中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78年—1988年,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教育经费得以有效保障,汉阳区着力于改善办学条件,全区学校实现了“无D级危房、有课桌椅、有教材”,孩子们都可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安心读书了。

1988年—1998年,汉阳区委、区政府启动了“科教兴区”战略,将“普九”达标工作列为政府一级目标。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进了人事制度、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调整后的学校布局日臻合理,三寄、钟寄两所“公参民”学校应运而生,人民群众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而多元。

1998年—2008年,汉阳区启动了“教育现代化工程”,率先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改革实验,实现了教育信息化软件硬件“双升级”,确立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全市的领先地位,成为了武汉市教育先进区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步入了教育现代化时代。

刚刚过去的十年,是汉阳教育开始腾飞的十年,也是收获满满的十年。“强东带西,重心南移”发展布局圆满完成,“七大片区”和“三个中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汉阳区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合格区”、“湖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先进区”。总结提炼了学区制改革、集团化办学、德育、特色办学、民办党建等一批特色教改经验,培养打造了以桂贤娣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名家。四年三夺中高考状元,成功迈入了全市教育第一方阵,汉阳教育正逐步积累着向教育强区迈进的底气和实力。

2011年,汉阳区就在全市率先开展学区制改革实验,学区内的不同学校教学设施共享、优秀师资共享、课程资源共享、育人资源共享,打破了组织壁垒,抱团发展,齐头并进。

此后,汉阳教育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勇向改革深海行。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大力推动新优质、新品牌学校建设工程,一系列大手笔、新举措,一步一个脚印,执着追求发展品质,持续推进换档升级,促进了各学校整体优质、均衡特色发展,实现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质扩容。

为了深入打造学区制改革试验升级版,汉阳区深入探索、大胆实验,形成了义务教育段三种办学模式:一是以优质校为中心,多法人学校联盟的学区管理模式,组建了7个学区,覆盖学校达到100%。二是名校整合薄弱校、名校办新校区,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打造了二桥中学、钟家村小学、西大街小学、玫瑰园小学、弘桥小学、七里小学6个教育集团,服务学生数1.7万人,名校优质资源覆盖占比48%。三是引进高校和民办教育资源,高起点合作办学模式,华师附属墨水湖小学迅速发展成长为新优质学校。

2018年,汉阳区又在全市首推幼儿园联合学区制管理。将全区幼儿园划分为13个学区,每个学区确定一所教办园为中心园,负责带动5-6所民办园共同发展。中心园负责统筹学区内优秀教师资源,成立学区中心教研组,定期开展活动。

学区制改革增大了学区长的权力权重,赋予相应的人员调动、财物调用权,通过统筹教育资源配置,破解校际师资共享难题,缩小校际办学水平差距。学科专家督导制、学区集体备课制、专职教师走教制、骨干教师跨校带教制、教师轮岗交流制,一系列师资共享机制,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名优教师的教诲,让传统薄弱学校的青年教师也能迅速成长。

汉阳区还通过建立健全各环节、全链条的改革顶层设计,推进学区管理结构改革,促进各成员校积极参与学区管理,激发主动发展能动性。各学区围绕“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五个维度,坚持每学期选取一个专题、走进一所学校,形成一份学校特色发展调研报告,推进每一所学校特色发展,催生了和谐、精彩、充满活力的汉阳教育生态,呈现出“生生成才、校校优质、和谐共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

以学区制改革实验为核心的多元办学模式,扩展了优质学校服务半径,汉阳教育优质资源版图不断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增量,解决“上学难 上好学难”,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学校成为可能。

汉阳区选任校级干部和首批教育专职督学入职宣誓

三年计划,教育强区未来可期

站在历史节点,回望发展历程,汉阳教育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从“跟跑者”到“并行者”的根本性转变。面对取得的成绩,汉阳教育人没有丝毫懈怠和满足。2019年,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定坐标、找座次,汉阳区大胆提出了“教育强区三年计划”。

2019年,以“汉阳教育品牌建设年”为抓手,完成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20年,持续擦亮汉阳教育品牌,加快形成“汉阳模式”和“汉阳经验”,完成“三个教育中心”的教育布局,实现“十三五”规划完美收官。

2021年,着力实现全区教育水平从量变到质变,用首届“新高考”毕业生的优异成绩,带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整体质量提升,努力使汉阳区全面迈入教育强区行列,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汉阳区教育局对标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结合改革开放40年来汉阳教育形成的亮点经验,重点打造“四大品牌”,加快形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教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名片和新标杆。

他们将坚守“三线”,筑牢教育强区发展基石。持之以恒地坚守安全底线,为安全平稳发展筑牢堤坝;坚守纪律红线,为锻造优良作风定盘压舱;坚守质量生命线,为持续争先进位增添底气。

他们将汇全区之力,集全系统之智,铸造坚强的领导班子,打造优良的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认真做好创建市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创造优异的教育成绩,并以此为驱动和导向,促进全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容提质。

汉阳教育40年春华秋实,有几条经验格外珍贵。一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二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坚定初心;三是要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一切工作的鲜明导向;四是要坚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创新的关键支撑;五是要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践行“爱、容、范、精”的汉阳教育精神,是打造教育强区之魂。

(陈达)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