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扶贫,是他一生无悔的选择

—— 追忆贵州雷山县驻村干部余金政

来源:民生网2019-04-08 16:01:49

3月12日晚,贵州雷山县达地水族乡乌达村的上空,忽然飘起丝丝细雨,似乎在为一位英年早逝的灵魂哭泣……在这个深度贫困村,中共党员、驻村干部余金政,在连续工作近40小时后,安然睡在了他的帮扶对象家中,再也没有醒来……

时常穿着一双陈旧的解放鞋和一身辨不出原色的衣裳的余金政已经逝去,但他雷锋般的“热心肠”,他克己奉公的无私奉献,他“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将永远如启明星一般,闪耀在同事心里,闪耀在贫困户胸间,闪耀在达地水族乡的每一片土地上。

回乡,回那生我养我的故乡

1979年9月16日,余金政出生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丹江镇脚雄村,2002年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毕业后,他选择回到生养自己的故乡发展。三年后的2005年,忠厚老实、宽人克己的余金政被乡亲们推选为雷山县丹江镇脚雄村村主任。当选村主任后的余金政,励精图治,一门心思想着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件件实事办在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耐心细致地做村民工作,组织全村群众拿田、土等耕地种植茶叶1000余亩,2008年被上级部门确定为“茶叶专业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茶叶成为脚雄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扎实的工作,骄人的成绩,深得老百姓的好评和拥护,连续当选村主任,这一干就是七年。直到2012年雷山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余金政脱颖而出,考录到达地水族乡文化站。由于工作能力强,在乡里还任机关党支部书记、工会副主席、计生办工作员等岗位。身份变了,但余金政那颗反哺家乡的心始终没变,雷山是他的根之所系,更是他最深切的乡愁。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都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

达地水族乡村民居住分散,余金政穿着一双解放鞋,愣是跑遍了全乡的每个村村寨寨。白天到村开展工作,晚上要么组织乡机关党支部党员集中学习,要么就组织工会开展各类活动,各种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可他从无怨言。2017年在达地乡也蒙村包村时,他指导的村人口管理平台信息对比工作“零”差错,遥遥领先于其它村。

“金政同志勤恳能干、责任心强,为了照顾在乡里工作的外县干部,每年春节他都主动申请值班。生活上他特别节省,甚至舍不得为自己买双皮鞋、买套新衣服,却把一半以上的工资都花在贫困户身上……”达地乡乡党委组织潘承龙说,由于工作实绩突出,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被乡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每一年,他都说自己离优秀还很远,迟迟未去领取属于他的荣誉证书。

扶贫,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

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余金政以乡镇干部身份编入达地乡乌空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驻村帮扶工作。2018年3月,雷山县脱贫攻坚战进入攻营拔寨的关键时期,达地水族乡党委、政府决定从乡属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轮战驻村,一向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忘我工作的余金政被党委、政府第一时间“相中”,余金政同志二话没说,到乌达村工作。2018年5月,雷山县将每个村50户左右的农户划分为一个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余金政为网格员,负责乌达村党调组、高兄组的网格工作,同时还负责离乌达村10多公里远的排老村7户贫困户的脱贫工作。

扶贫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工作繁琐又复杂,要对网格内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人口情况了如指掌,落实好“特惠贷”、教育、医疗、就业和安全住房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各类措施帮助农户创业就业增收,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三率一度”,确保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加班加点到凌晨两三点是家常便饭。乌达村的417户农户中,有180户是贫困户,是达地水族乡深度贫困村之一,是全乡贫困户最多的一个村,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一个村。余金政负责乌达村高兄组和党调组的网格区共40户,分散且偏远,村民每天都可以看到他走寨串户的身影。

村里独自在家生活的老人邓树莲没有劳动能力,余金政不仅帮老人家打扫房前屋后,还时常给老人带去大米和油。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杨再武回家修新房,房屋不通水,余金政走访了解后,千方百计买来水管帮忙接上水管,让杨再武一家喝上了干净、安全的自来水。知道村支书陆城锋的孩子患白血病,他二话不说就把2万元积蓄交到了陈支书的手上……

“我平时都爱逗余金政,经常调侃他:看你一天到晚心中就只有帮扶的事,老婆也不去找,都一大把年纪了,天天下村搞帮贫,你就不后悔?每当我这样逗他,他都大声回答我:扶贫,是我这生经历最光荣的事,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等这场战役胜利,我就安心去找老婆了。”同事杨胜伟介绍。

沿着他的足迹,时间回到2019年3月11日。这一天早上8:00,余金政与其他扶贫干部及乡政府工作人员,在乡政府驻地参加全乡街道卫生整治集体行动,清除淤泥和垃圾,直到夜幕降临。吃完晚饭,便急匆匆赶回乌达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加班核对农户“一户一档”信息材料,一直持续到凌晨。第二天也就是3月12日,上午参加乌达村脱贫攻坚指挥所召开的网格员工作部署会,学习各项帮扶政策。吃过午饭,便准备串寨入户,布置村里打扫卫生,宣传扶贫政策。一同驻村扶贫的同事兼大学校友杨胜伟,望着他浮肿的脸,特意叮嘱他,休息一会再去入户走访。他微笑示意,“没关系,挺得住”。谁知道这一走,两好友竟阴阳两隔……

坚守,奋战到生命最后一刻

2019年3月12日17时许,余金政到乌达村党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老付家中开展工作,由于李老付夫妇均为残疾人,余金政主动帮夫妇两煮饭,19时许,余金政和李老付夫妇一起吃晚饭。余金政吃完第一碗饭后,打算起身盛第二碗饭时,就直接倒在了地上。这位优秀的扶贫干部就这样倒在了扶贫路上,生命永远定格在脱贫攻坚战中……

正在乡政府街道上督促环境卫生工作的杨胜伟惊闻噩耗,长时间不能自已,回忆起和余金政在一起工作的点点滴滴时,他说:“余金政可勤快了,你让他倒个垃圾、煮饭,帮带材料什么的,从来没有怨言,一答应站起身来就干。不知咋的,现在我有时喊叫起他的名字……”话没说完,这位八尺男儿眼圈便红了,“他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甚至连一双皮鞋也没有,可对贫困户却非常慷慨,常常资助金钱和物品,跟贫困户打成一片,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由于扶贫网格工作太忙,几乎没过星期天或节假日,即使有星期天或节假日他也不回家,而余金政的父母又在丹江脚雄村老家,他很想回家看一下年迈的父母,但他知道扶贫工作任务重,自己的网格工作任务没有完成,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两个月没回家都是常有的事。”乌达村第一指挥长杨芳说。

人间最悲伤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余金政67岁的父亲从丹江镇闻讯赶来,迈着迟缓的步子,茫然失措地收拾着儿子的遗物,望着一堆没时间清洗的衣服,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儿啊,你没时间来看我,我来看你了,我们回家”“儿子有时回到家里,和我说起贫困户的(困难)情况,我能看出他心里很不好受。只要一回家就急着回单位,只说村里扶贫工作忙,春节初一就回单位了……儿子这几年存了六万多块钱,年前问他还有多少钱,他说还有三万多,问他钱用到哪里去了,他就说我的钱是人民给的,花掉的钱都用在贫困户身上了……”听到余老父亲的这番话,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动容落泪。

如果说脱贫攻坚是一场任务艰巨、没有硝烟的的战役,那么雷山县达地水族乡科技教育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副主任、乌达村驻村干部、共产党员余金政就是一个牺牲在战场上的光荣“战士”。

这个季节的达地,油菜花开得正浓,漫山遍野,灿若云霞,达地的春天是美丽的。39岁,余金政也把人生最灿烂的年华,永远留在了达地的春天里……

(贺学军 杨承鸿 李娟)

 

(责任编辑:贾伟)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