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物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一个在灵境中生活的人

——记荔波县茂兰保护区三岔河保护站刘绍飞

来源:民生网2019-03-19 17:08:59

刚参加工作的刘绍飞就扎入基层,初生牛犊不怕虎,誓与天斗与地斗,不管风吹日晒雨淋,脚下生风,舍我其谁。刘绍飞在林里山间,虽远离亲人,却也苦中作乐,挥洒青春、自寻其乐。可就在悠然自得、踌躇满志时,却然邻里乡间不知途。初来乍到的刘绍飞,在和布依族、水族、瑶族同胞交往中四处碰壁,笑话百出,不仅仅是语言上的障碍,关键是群众对他们的保护管理工作有抵触情绪,遇见像刘绍飞这样年轻气盛、少不经事的年轻人更是不在话下,刘绍飞经常被拒之门外、苦不堪言、难堪大用。在老同志们的言传身教和自身体验中,刘绍飞从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上分析研究,悟出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得用心和乡村群众交朋友、唠家常。语言不通,刘绍飞就用手比划,察言观色,并慢慢学习各类少数民族语言的简单词汇,注重耐心解释、上门服务,不怕碰钉子,运用阿Q和小强精神催化自己,在工作中苦干实干,碰壁了就再敲门,周而复始,群众慢慢开始接纳刘绍飞。

初来乍到雨中见真情

在一个初秋的中午,刘绍飞和护林员覃某巡山突遭倾盆大雨,可他们距离驻地20公里,全程徒步,饥寒交迫,想有人来接应、有个避雨落脚的地方……各种可能?但是这些只能是幻想。唯一可能的就只有顶着雨神跌跌撞撞往回赶。就在途经一户人家的时候,覃某说要不在老乡屋檐下休息下如何?刘绍飞说算了吧,老乡要是见两个落汤鸡的样子不笑掉大牙才怪。就在这时,老乡像是听见我们在屋外的脚步和说话声,打开门一见刘绍飞,“你不是上次来我家送防火通知书的小伙吗?淋着了吧?看样子还没吃吧?”……老乡不说还好,瞬间肚子咕噜咕噜叫,落汤鸡的尴尬无法言喻,可这都到什么时候了?还容逞强和尴尬作怪自己?刘绍飞和覃某被邀请到老乡家,约摸半小时过后,嗅到米饭的香味,接着一锅鲜香的鸡肉上来。在这人间美味中,刘绍飞和覃某一阵狼吞虎咽,一锅饭、一锅鸡肉,一扫而光。

吃饱了,老乡和他们抢着收拾饭后残局,忙前忙后,不亦乐乎。趁着这功夫,刘绍飞问老覃该如何感谢是好,老覃压低嗓门、意味深长的看着刘绍飞,“你就没注意刚才吃的鸡肉有什么特别?”。刘绍飞说很特别啊,人间美味。老覃回道“你没注意刚才还有没成型的蛋黄吗?老乡刚杀的鸡可是他们家唯一的也是刚会产卵的子鸡”。啊?啊?我,我……刘绍飞心里一阵暖流、一阵颤动,随之一股暖流应脸而下,瞬间羞愧的情绪不能自己,真想抽自己个响耳光。

外面的雨停了,湿透的衣服烘干了,刘绍飞和老覃都压抑着复杂的情绪,和老乡说着各种感谢,左摸荷包、右摸口袋,为了无价的美味、无价的真情想给老乡一点补偿。老乡死活就是不要,还说小刘你这样就是看不起我。刘绍飞还能说什么,还能做什么?和老乡比起来,算个什么?再后来,就是刘绍飞和老覃在赶集的中午偷偷把二十只鸡苗送到老乡的屋檐下,再后来就是刘绍飞和老乡绵绵不断的真情持续。

刘绍飞说,试问,自问,在这般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真情满满的净土的荔波工作生活、发芽扎根,还有何委屈?有何困苦?有何不悦?。

瑶寨耄耋老人和刘绍飞

茂兰保护区腹地有一瑶族村寨,是荔波县三种瑶族中的一支,称为“长衫瑶”,该族男人身着青布长衫,朴素不失庄重,妇女则以臀为美,妇孺皆是,耄耋老人也不甘落后,总是各种智慧包装臀部,淡雅不失美丽,更不失落落大方,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瑶族同胞世居之处则四面环山,寨前视野开阔,宁静自然。寨中古木林立,人们敬山神、拜树神,男耕田,女织布,民风淳朴,难得的“世外桃源”。

日月如梭,在如梭的日月中思绪回到那年的初冬。那是刘绍飞刚到茂兰保护区基层管理站参加工作不久的一个周末,站里一起共事的专职护林员韦某相邀到家里做客,正好他家就在瑶寨。刘绍飞当然是心悦前往,一来是真心想去体验“桃源生活”,二来是走访采风,收集工作素材。没曾想,感动的事就这样悄然间发生了。

在老韦家住下后的第二天清晨,刘绍飞拎着从朋友那借来的傻瓜相机到寨子里转悠,时而驻足,时而咔嚓,因为是胶卷相机,胶卷珍贵,也只能悠着点拍些让人不舍的景物。走着,拍着……突闻“咿呀咿呀”的声音(瑶话),貌似非常激动的样子,刘绍飞闻声而去,只见他身后一个鬓发如霜的老人正朝刘绍飞说着什么又在比划着什么?样子很激动又像很生气的样子?因为来前已听说这里会敬畏很多事物。难道是刘绍飞拍了什么让老人不高兴了?心想不妙,于是刘绍飞着急拉开嗓子喊“老韦,老韦,好像不妙,你来看是怎么了”。老韦闻声而来,这下老人好像更激动了,老韦和老人对话后总算弄明白了,没有什么不妙,妙的是这位可爱可敬的90岁老人是想请刘绍飞为他拍张老人照,这事好办,乐意效劳。在咔嚓那一瞬间,老人喜笑颜开,真是最美不过瑶寨“夕阳红”。

从瑶寨回来,后来照片冲洗出来也委托老韦送给老人了,是小事又是敬重老人,又何足挂齿?没曾想,事隔不足半月,一个赶集的中午。那位90岁的老人居然步行十多公里来到管理站,拉上老韦说是硬要把一壶米酒送给刘绍飞。那情那景,刘绍飞无所适从,老人拉着刘绍飞的手说着什么?刘绍飞眼含热泪,欲言又止,老人久久才离去。刘绍飞说,想想,很多时候,我们年轻一代在自己的亲人和老人面前都做了什么?受人滴水的他乡老人,用沧桑的手温暖了我,也洗礼了我。我还能做些什么?好好工作,奉献青春,孝敬老人、善待亲人,心诚则灵吧。

后来,刘绍飞还去看过那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几次。再后来,老人去到了另一个世界。恍然间过去了这些年。刘绍飞说,有时想想,茂兰美在什么?这片中国最美的地方因何而美?仅是自然之美?诚然,人美了,风景自然会更美。

生态扶贫,决战脱贫见成效

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讲话的引领下,保护区坚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不忘绿水初心,牢记青山使命。贵州在坚守底线,后发赶超的前进道路上大力实施“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重要战略。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是务林人一切工作开展的主基调。作为荔波县内大生态、大扶贫的主战场,茂兰保护区内的黎明关水族乡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前沿阵地,而该乡的洞腊村则是扶贫攻坚的前线,没有任何退路可选。刘绍飞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把住绿色门槛,要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也就是要发掘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不守绿色饿肚子,而是要变绿色为财富

从2015年到茂兰保护区三岔河以来,刘绍飞除了守住“生态”这一不动摇红线,严抓护林防火工作。按照上级指导思想,刘绍飞以不变求变,向群众宣传推广方面下功夫,扎好马步,求新求变。一方面服务生态旅游经济各项发展,举办各种培训,更新知识和理念,举办各种生态体验活动,区别大众观光和门票经济,强调生态、科普、体验,让游客留在农家进行绿色消费。二方面是先于其他区域充分利用新媒体宣传推广茂兰,让更多人既能认识茂兰美、乐于保护茂兰美,并在体验中为当地群众增加服务性收入,一举多得。三方面是发掘当地可利用特色资源,注重乡土化,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扶持不踩红线、绿色发展、敢想敢做的群众,从点到面实施生态扶贫。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姚一品”生态养殖、必几仿野生种植(铁皮石斛)、洞腊白芨种植等生态产业,发展前景可观。

唐福先,洞腊白芨种植的带头人,是刘绍飞的引导和扶持的精准扶贫户。和唐福先认识源于刘绍飞刚到站里主持工作不久,有人反映说唐福先不务正业,去山上挖山货(中草药)、蜂蜜、摆弄花草,有破坏资源的嫌疑。深秋的某日午后,为探个究竟,刘绍飞带上站里两位同志悄然前往。不探不知晓,一探吓一跳,全是惊讶之处:且不说是家徒四壁,咋一看还是二层小楼,走进屋里,毫无粉饰之处,说好的窗户纸呢?(秋风嗖嗖的直打冷颤),整个客厅的家具就是几张木凳,别提什么电视、冰箱……违和感十足。唯一还好,有个电磁炉放在靠墙的某个角落,心想这可是在减少使用薪柴,对资源保护也是一种有形的贡献。正在惊讶和错愕中,随性的吴某扯开嗓子“福先在家吗?福先……”。这时,从楼顶传来声音:“我在楼顶种东西,马上下来”。“你不用下来,我们上来找你”。顺着楼道往上,没有扶梯,只能靠着墙走。刚到楼顶,一个矫健的身影迎面过来,虽不到一米六的个,但很壮实,皮肤黝黑,满手是泥,一双破洞的解放鞋。但人很精神,看似有一股子干劲。“你在摆弄什么呢”?“没得办法,家有老小,孩子上大学,花钱的地方多,靠打零工无法生活了,试种点白芨看可行不”。放眼望去,楼顶摆满了像是盆栽的“白芨”?走进一看,还别说,长得很好。摆放很整齐(100盆左右),单盆密度刚好,打理得当,没有一丝杂草。看来是用了不少心思。“你没有破坏保护区的野生资源”?“不会的,我是生态护林员我知道,况且保护区的法律规定宣传多年。这些都是我拿种子发育萌发后分盆扩大的,快三年了”。“你自己算过经济账没”?“我算过了,也咨询过了,我现在是发展数量,这个东西一盆三年能产2.5-3斤(市场价100元/斤),如按三百盆约合一亩计算,年亩产值最高可到3万元,而且这个东西后期好管理,还不影响外出务工”。从福先那晒得黝黑的样子、满手是泥的干劲、信心十足的话语,再到楼顶满满的绿色、满满的希望。在刘绍飞心里,也种下了希望的种子,心里也在盘算着些什么?不过一时的想法还没成型,也不知希望在哪里?希望有多大?需要先做些功课才是。

从福先家回来,有一种是希望的力量?还是一种使命在作用?催使刘绍飞立马进入状态。白芨?有所耳闻,但不甚清楚,那就查资料,写报告。经查,白芨为兰科珍贵植物,其块茎入药可以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是很多中药和护肤品的上好配方。每年9~10月,其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即可出售,其市场前景可观,供不应求。刘绍飞简单梳理了一下思路,写了一份直奔帮扶主题的报告,于是奔走于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政府之间,对扶持福先种植白芨的可信和可行向领导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领导们在将信将疑中到实地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咨询,管理局主要领导亲自召集会议讨论,最后拍板先期资助唐福先6万元扩大规模。还不到一年,唐福先带动效应开始展现,一方面当地一些实干、敢干的群众主动提出种植意愿;另一方面刘绍飞和管理局社区发展科的负责同志多次利用晚上群众集中在家的时间,反复入村进户摸底,召开动员会,最后局里确定再增加10户,每户在唐福先带动和局里指导下先尝试种植1亩白芨,补助每户1万元。

说干就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到三年功夫,福先种植白芨面积达到6亩(扶持资金15万元),其带动15户群众发展白芨种植近20亩(扶持资金30万元)。更为可喜的是,通过不断摸索,稳中求变求快,除了盆栽,刘绍飞还通过引进技术指导,尝试发展稻田种植,目前由福先带头共4户群众发展10亩白芨稻田种植。现如今,每次到唐福先家走访总会调侃两句,“福先,快到三年了,你这盆栽的6亩就快将你变成十万元户了,你不但脱贫还小康了,也带动群众脱贫了,有什么感想啊?”。唐福先总是露出标志性的憨笑“刘站长你就别洗刷我了,我先不卖,我要发展壮大,不光我,大家都要脱贫,都要富起来。有政府和管理局支持,现有的基地和种苗就像存在银行的定期一样,它不会跑的,我虽然文化很低,但我很有信心发展壮大,和群众一起发家致富,那才是你们支持我们的愿望”。是的,唐福先文化不高,每次写个申请或合同什么的也是比较信任刘绍飞。可是,唐福先身上的那股子干劲、憨厚老实的模样,着实让刘绍飞敬佩。某次和社区发展科的同志造访返程不到两公里,唐福先急促的电话飘来,“刘站长,你们落下东西在我家了,停车等着我”。 刘绍飞他们车上三个人都很疑惑没丢什么东西啊,但也相信憨厚的唐福先不会骗他们。没一下功夫,福先骑着摩托风火赶来,还是标志性的憨笑“你们的蜂蜜丢在我家了,必须拿走,你们放万个心,不是在坡上刨的,全是我自己养的,你们每次来我家都买肉买东西来,公家扶持我是一回事,你们私人情我老唐必须还,要不然下次你们来我就不理了”。还能说什么?这算是老唐第一次和他们说谎吧,不过也是血浓于水的美丽谎言。

诚然,任何发展的路上都不是坦途,没有说的那么轻松,没有一帆风顺。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管寂寞有多长,爱恨交织的边缘,苦往心里藏。作为基层的同志,刘绍飞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万金油、多面手,千万要耐得住寂寞。群众就是衣食父母,受点委屈又有何妨?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矛盾,破解难题才是责任所在,活在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时代,刘绍飞说,我们不应该做点什么吗?

唐福先发展白芨种植从无到有、“姚一品”绿壳鸡蛋也是从人挑马驼起步、仿野生种植(石斛)的老梁也从别人认为是一种笑话开始,就像刘绍飞他们经常巡山爱说的一句话“后面的注意哦,滑石板,少踩点”。路,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摔了就站起来,唐福先也好,小姚,老梁也罢,他们就是群众智慧的突出代表,他们敢想敢干的精气神正是很多人欠缺的,也急需弥补和提升。刘绍飞说,要弥补什么?他们已经干出来了,我们除了资金和技术扶持恐怕还不够。

是的,刘绍飞他们是守住了青山绿水,也在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方面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群众敢想敢干干出来了,鸡蛋、白芨、石斛……仅是从新媒体和微商等宣传推广“生态产品”就可以了吗?现如今,普天之下,大打生态牌的多了去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试想,是否还应需要去多摸索荔波世界遗产、茂兰喀斯特森林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和附加值等,这或许才是冲破“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里某些瓶颈的突破口。这绝不是口号,也不是空话。在这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保护区管理局也有了一些共识,刘绍飞也先后邀请各界权威专家、新闻媒体专业人士、基金组织代表等等为他们把脉。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的产品会标注“原生态产地”的专有属性。也就是荔波有的、茂兰有的,其他地方没有,鸡蛋、白芨、石斛别的地方也有,但是其中的微量元素其它是没有。这就是自然遗产、喀斯特森林的服务功能和附加值的印证,是守住了青山、绿色了经济、致富了百姓的重要体现,不就是“生态美、百姓富”的完美呈现吗?

命悬“三线”,情定茂兰

自然保护区,通常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各种矛盾和危险突出。人地矛盾,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既有刘绍飞他们作为管理者和社区部分违法违规群众的正面交锋,也有星火燎原(森林防火)、蛇毒猛兽(野外巡护)、半夜惊魂(工作夜以继日)等险象环生。工作这些年,小险那是家常便饭,命悬一线的景象在刘绍飞的身上就有三次。每次都看似有惊无险,但每次都是与死神檫肩而过。是上天的眷顾?又或是人性的光辉?还是心路历程的积淀?

命悬一线“飞车党”: 刘绍飞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违法砍伐、运输等行为时有发生,刘绍飞和站里同志经常不分白夜的会紧急出动,但唯一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摩托,链条都松松垮垮的,可为了方便工作,刘绍飞花了两天时间就学会骑摩托。在初秋的一天凌晨,接到举报信息出去巡查,那时的路就是林间小道,而且坑坑洼洼,没想行至半途,车子后轮飞了出去,刘绍飞摔晕在地。过了半响,刘绍飞醒来发现地上很冰凉,刘绍飞突然没来由地悲壮无比,委屈无处安放,于是大哭一场,觉得自己是在用体温焐暖大山深处的黑夜。没过几日,刘绍飞再途经那夜所摔之处,向外不足30公分往下就是悬崖,看着直冒冷汗。

夜火中的“石头弹”: 2006年的初冬,那时的天气持续干燥,高火险预警一直悬在头上,就连分管的局领导李某和科研科负责人陈某都到站里值守。一天夜里7点左右,刘绍飞他们接报“打蛇洞”发生火灾。这还了得,火情如敌情,刘绍飞他们一路狂奔3公里到达火场,这个火烧得真是地方,再过去就是保护区腹地了。他们紧急分析火情,请求县级防火指挥部支援,同时紧急组织人员从已经过火的半山腰横向绕过火场开设防火线,刘绍飞在队伍最后一个,负责火情观察和人员统计。扑火事大,要是人丢了命没了那可是无法挽回的事故,看来刘绍飞干的活还很关键啊。这不,正烧着的山上部火光冲天,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能让人瘆得慌,脚下无路可走,荆棘丛生,电筒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突一声大喊“下面的快跑,石头滚下来了”。是谁在下面?除了刘绍飞还有谁?往左还是右?“轰隆轰隆”两声巨响正好从刘绍飞耳边和脚趾尖飘过,最后是一声石头落地的闷响。整个过程不会超过5秒,但让刘绍飞回过神来的时间仿佛是一个世纪。后来,在防火线的阻隔和消防人员的扑救下火是扑灭了,损失也降到了最低,刘绍飞说,但最为后怕、也最难忘的是那块两吨重的“石头弹”。不能去想“如果”,必须往好的方面想,事实是吉人天相,往后必须是加强防范、安全至上。

半夜惊魂,情定终身。要说基层的同志披星戴月、日夜坚守真的不夸张。刘绍飞很多时候,白天在野外巡护、监测、走访已经很累了,晚上还得坚守管理站,有家不能回,甚至熬夜加班也是常事,身体存在超负荷运转的隐患,身体抵御能力也随之下降。2017年9月16日,凌晨四点左右,刘绍飞在站里的床上突然惊醒,接着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灵魂脱离……后来,刘绍飞是怎么支撑自己到客厅喝水、求救同事和好友、呼叫120……直到6点救护车到达,刘绍飞整个人都就像断线的风筝,准确说,是和死神檫肩而过吧。再后来,刘绍飞在医院观察治疗一个星期,啥也没有,就是什么三高数值偏高?再后来,也去好的医院检查肺部、胸部、脑部……一切正常,悬着的心也算放下了。

在荔波中医院以及到其他医院作全面检查的那段时间,刘绍飞是心有余悸的,困惑的,也是对生活很没有信心的。虽有领导、同事、亲友们的关心,但于刘绍飞来说还是差点什么?就在住院期间,刘绍飞的爱情如约而来。刘绍飞当时的恋人,现在的妻子。她对刘绍飞无微不至的照顾,不离不弃,给刘绍飞不仅是感动,还有尘封的心也慢慢打开。尤其是刘绍飞全面检查身体前,以及刘绍飞从事的艰苦工作,刘绍飞真的心疼她,真的不想让她和刘绍飞一起吃苦。就在刘绍飞重回困惑的时候,又是她的坚定和支持打消了刘绍飞的所有顾虑。去年初,刘绍飞终于情定终身,喜结连理。

诚然,刘绍飞因茂兰而来,又因茂兰而爱,和他爱的人情定茂兰,和茂兰一起相守。青春,和茂兰这片绿色很搭;树叶,风吹过也是最动听的情话。刘绍飞说,凡事只要真心付出、泰然处之,挥洒青春、艰苦奋斗,青春和安康会伴随我们,一直到老,不求光芒四射,但求赋予激情,足矣。

刘绍飞,还记得,《灵境茂兰的守护神》一书的作者采访他过后打趣说到“你是一个感性和理性交织的人,非常性情,能在茂兰留得住,静得下来,真是个奇迹”。 刘绍飞略一思索,笑道“我的心路历程,或许也是很多留下来的茂兰人都经历过的,不过只是故事的版本各不相同罢了”。

李金福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