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实践探索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实践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荒滩荒地美丽碟变记

来源:民生网2018-12-12 16:56:2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乘着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南充嘉陵区以临江两岸生态产业园为试点在产业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特色创新之路。他们的做法是:

一、创新运作模式。企业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种植巨菌草实现荒地改良、种养生态循环。种植方面,先由公司投资建设基地,栽种巨菌草。随后公司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即为种植户提供巨菌草种苗,提供种植管理技术,提供巨菌草回收服务,保证种植户利益,从而促进巨菌草规模化基地化种植。养殖方面,先由公司投资建示范养殖区,随后为全村贫困户每户免费发放10只种羊,免费种草、免费收割、免费配送饲草、免费培训养殖技术、免费回收处理粪便、尿液,最后保底价回收所有羊只,每户养殖年收益20000元以上,实现了全村贫困户快速脱贫和农户持续增收。

二、创新种养理念。遵循“自然农法,种养循环”的科学理念,本着务实、创新精神,依托 “巨菌草技术应用”的核心技术,因地制宜,生态改良荒山、荒地、荒滩,确定了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现代农业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在南充市嘉陵区政府的大力引导下,在行业专家团队的指导下,项目公司对南充市嘉陵区河西镇泰山村钻石岛2100亩砂砾石河滩地进行生态农业开发。现岛上春夏季栽种有机旱稻,己有1680亩取得有机认证。每年可产有机稻米100万斤,秋冬时节栽种水果萝卜,每年可产有机萝卜4000万斤,产品已远销深圳、日本、韩国及俄罗斯。在南充市嘉陵区临江乡流转土地2800亩,以黄家楼村为中心栽种巨菌草,以菌草为依托建立了香猪、黑山羊、三黄鸡等饲养基地首先清理表层杂树藤蔓,筛选淘汰掉土壤里石子,将局部低洼之地大面积填土,随后连续两年栽种豆类植物,施入羊粪便,通过生物改良,使土壤肥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嘉陵区金凤镇和安平镇连片规划了近20000亩种、养、加工基地。

三、实施精准扶贫。怎样精准扶持贫困户,如何真正帮助贫困老百姓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在嘉陵区政府的协调下,南充好土优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于农村现状,提出巨菌草扶贫工程和方案,凭借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改造荒山、荒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公司+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带动广大农民共建合作共盈机制,使参与的农户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种养收入,快速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以公司为主导成立的农业合作社于2017年6月30日于村民签订合同,完成土地流转。由公司与合作社共同建立巨菌草种植基地,并建立了黑山羊养殖示范区,随后为当地农民开办农民夜校,传授种养殖技术,公司为贫困户提供“九免一定”服务。目前,26户贫困户代养黑山羊1000头,12户帮养500头,10户自养500头,人均年增收4000元。

临江种养基地农户(特别是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流转土地的租金,公司每年每亩支付租金300元;二是以贫困户为主成立的合作社每年每人均能得到几仟元的分红款;三是村民的务工收入,主要以贫困户为主,公司每年支付的务工工资近百万元;四是种养殖户通过种养殖获得收益。

企业通过项目带动农户参与,并针对贫困户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让项目地的广大农民真正得到经济实惠,从而致富奔康。

四、项目的特色。一是三产融合。建立以菌草为原料的饲料、饮料、食品、建材加工厂和以基地畜禽为原料的熟食品加工厂。从加工初级产品到高级终端产品,扩大产业链,提高经济价值。在种养基础上,配套以农业科普展览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让三大产业有机融合,产生综合效益。二是高效节能环保。该项目基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原理,以维护土壤生机为基础,将产业链中的物资进行高效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实现 “无‘三废’排放、无激素、无抗生素、无农药、无化肥”的生态循环生产理念,生产过程全部有机化,科学循环利用资源,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技术应用领先性。公司通过与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开展校企合作,并联合台湾知名农牧专家致力于生态循环农业研究和生产,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技术队伍,确保技术应用的领先性。四是推广运用复制性。实践证明,本项目当年见效,发展一地,可带动一方,项目具有很强的可复制性。

(唐访书  杜郎君)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