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人民教育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民教育

麻辣财经:教育变革的方向,是更加普惠和公平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2018-12-05 13:39:39

麻辣财经

日前,“2018未来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这个大会是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腾讯等机构联合主办的,来自全球学术界、政商界8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教育公平、教育供给侧改革等问题展开思想碰撞。

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累计发放资助金1882.14亿元,受助学生规模近9600万人次。与此同时,中国上市公司精准扶贫投入总额已占利润总额的万分之七,其中又以教育扶贫投入最为集中。与会专家认为,全社会对通过教育实现公平的认识正在深化,为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廓清了方向。

“面向未来的教育,特征之一就是应该更加普惠和公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李伟表示,面对全球发展失衡现象,更加需要发挥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均衡化,保证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使教育成为推动包容性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表示,“从变革的角度,面向未来世界,教育不能固步自封。”他还强调,“教育在变革的同时,必须保持定力,绝对不能丧失价值立场——不能丧失国家性和民族性。”

教育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基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卢迈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他表示,过去几年精准扶贫力度空前,中国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消除绝对贫困指日可待。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可持续地脱贫,必须从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入手,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的起点。

在线教育发展迅速,延长教育可及性半径

科技发展正在催生教育新业态,延长教育可及性半径。借力互联科技打造更高效的教育模式。

过去几年,在线教育发展迅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海量、优质内容。《2018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3至2016年,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线教育业务增长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更是增长51.8%,市场规模高达298.7亿元。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认为,科技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建设智慧校园、搭建智慧化教学体系,是目前教育行业共同努力的方向。例如,全场景数据分析和AI算法,可以帮助教育机构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辅助老师制定教学方案。“腾讯在新工科、智慧校园、在线教育等领域做了一些落地尝试,效果都比较理想。”

在好未来教育集团总裁白云峰看来,中国13亿人教育需求的变迁,是中国教育进步最原始的推动力,而中国家庭教育理念的变迁也在不断推动着教育创新。“好未来每年投入十多亿元的研发经费,并在全球范围内与6所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不过,无论科技多么发达,都需要老师用灵魂和爱为教育注入生命力,唤醒学生心底的自信和成就感。”白云峰强调说,科技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师,而是将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多精力放在育人上。

消除阻力激发活力,给民办教育更大舞台

近几年来,随着多元化教育需求的迅速增长,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加快渗透、融合。如何挖掘民办教育的潜力,使公办、民办教育相得益彰,与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公办教育承载社会公共资源均衡化配置的功能,民办教育则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说,对两种形式的教育都应予以鼓励。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认为,民办学校具有管理自主、经费灵活以及用人等决策高效的优势,而公办学校拥有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信任优势和专业水平优势。“双方未来应互相学习借鉴:公办学校要全力以赴抓改革,民办学校要聚精会神提质量,共同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海涛认为,未来实现公办民办教育融合发展,需要优化法治环境,构建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治理的新格局。同时,激发民办教育的活力,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增强学校治理能力,扩大学校自主权。

“激发民办教育的活力,还需消除办学阻力,统筹民办教育资源配置,搭建教育产业信息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设立教育投资基金,改善社会力量进入的意愿和能力。特别是要夯实民办教育的人才基础,消除身份歧视,提高对民办学校教师的福利保障。”周海涛说。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张力认为,未来在推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应更加重视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的贡献。“现在全国的公共的教育经费已经接近3万5千亿,而民间的投入不过8000千亿。未来满足14亿中国人的教育和学习需求,除了公共资源配置的更加公平有质量,我们要更多的调动社会力量、民间资本进入我们的教育和服务学习领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当新一轮信息革命的浪潮扑面而来,如何培养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成为中外教育共同的课题,也是此次大会热议的话题。

“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李伟认为,当前全球技术革命和生产方式变革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也带来了人才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创新能力成为人的核心竞争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教育要适应这一变化,从知识学习为主转向能力培养为主,着重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发展个体学生的优势潜能,让小荷“尽”露尖尖角。

“‘国际化’不仅是会讲一门外语,也不仅仅是懂一门专业,只有具备全球视野、中西结合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才能赢得未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周成刚认为。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未来社会对人才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信息、数字、科技和创新等诸多方面的素养,必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这样我们才能构建真正成功的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大化,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曲哲涵)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