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周刊

微信
微博
微博|微信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客户端
独家报道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共享经济步入增长期

来源:民生周刊2018-07-17 13:23:34 增长期 经济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2017~2018中国共享经济行业全景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到57220亿元,共享经济满足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需求,深入衣食住行各领域。随着监管政策落地,共享经济行业洗牌结束,市场逐渐步入有序增长期。

新业态从单车到充电宝,再到雨伞层出不穷。不过,共享经济星火燎原的同时,不少企业进入了“死亡”名单。在多家共享单车纷纷倒下后,3万把共享雨伞也在半月后消失,共享睡眠舱、共享健身房也面临市场考验。

那么,花样繁多的共享模式是不是存在“伪共享”?共享经济新业态是否能成为公共服务的有效补充?

百花齐放

2017年,中国新增超过50家共享经济企业,有近30家共享经济企业倒闭或宣布停止服务。其中,共享充电宝企业新增数量领先,但倒闭数量也较多;在共享经济独角兽企业中,共享出行领域发展成熟,估值高达千亿元;共享空间、共享护士、共享医疗等企业也崭露头角;共享充电宝、共享健身房、共享练歌房也在很短时间内获得数千万甚至上亿元巨额融资。在全民共享时代,很多内容都出现共享模式。

目前,我国共享经济的运营模式主要分3种,一是出租使用权,包含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车位、共享办公、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二是置换所有权,如二手车、二手手机、二手服饰等;三是知识技能共享,包含知识付费、家政服务员、物流服务等。其中,共享经济出行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

新业态层出不穷,用户体验也千差万别。大众对于共享出行和共享房屋已经不陌生,以场地为依托的共享办公室,以个人闲置物品为依托的共享衣橱等,已呈百花齐放之势。

共享经济的出现,就是最大价值的让“使用权”的门槛降低。传统使用权和拥有权的捆绑,限制了人类所有物的使用范围。比如,为了保护财产安全,传统的做法是将所有物集中在家里或仓库。

而交通便利解放了人活动半径后,人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短,除了随身携带的所有物(手机、钥匙、钱包等),大部分场景下因物理距离原因,并不能随时使用已经购买的大部分产品。也就是说,即使家里拥有充电宝、雨伞等物品,在其他场景中仍有“使用权”消费需求。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物与物交换。共享物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租赁模式。共享经济的“经济”两字很重要,必须要有经济运营的过程,在共享中创造社会财富。

58同城发布了《2016上半年租房市场报告》,结果显示,64%的90后受访者表示,平均在家中(出租房)每天只待少于10小时的时间,扣除睡眠时间,居家时长更是少之又少。

这种居家时间变短的情况,导致即使有足够的钱购买产品,依然因为物理距离无法使用。那么,这就让“使用权”消费需求被激发,而唯一能够满足用户“使用权”消费的只有共享经济,无论C2C还是B2C,满足用户需求才是唯一真理。

许多共享经济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存在,现在随着风口而变得鱼龙混杂。“真正的创业应该回归本质,去思考产品的真实需求与逻辑。”一位创业者说。

公共服务补充

随着业态的丰富,越来越多的问题相继出现:网约车高峰期越来越贵,网约车安全问题,共享单车乱停乱放,共享雨伞成了“变相”卖伞……商业模式的完善以及相关管理,未能跟上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步伐。

报告总结了目前共享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商业模式不清晰,运营资本负担重。目前,大部分共享企业处于烧钱圈地发展阶段,运营依靠融资维系,共享经济行业竞争乱象加重资本负担。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多元化盈利是共享经济行业的通病。

二是部分平台技术门槛较低,难以形成竞争壁垒。共享经济行业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特色及优势不明显,且平台技术门槛较低,从而使得市场竞争演变为资本游戏。竞争壁垒的缺失将为共享经济行业格局形成带来不稳定因素,也可能加剧恶性竞争情况。

三是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足。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的显著区别是能否利用智能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盘活闲置资源。物流成本、信息获取成本过高将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阻碍,目前,共享经济行业动态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增强。

“不排除一些创新模式存在伪共享嫌疑,但也不要轻易给一些创新模式贴上伪共享标牌。一般而言,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化供需匹配、大众参与、使用权分享等均可作为判定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共享经济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在快速发展中,对于任何新生事物,理论滞后于实践都是一个常态。”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张新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历经一年多爆发式增长后,共享经济在2017年的下半年猛然刹车。根据品途商业评论统计,截至2017年年底,共有19家投身共享经济的企业宣告倒闭或终止服务,其中包括7家共享单车企业、两家共享汽车企业、7家共享充电宝企业、1家共享租衣企业、1家共享雨伞企业和1家共享睡眠舱企业。风口是共享经济引来大量资本驻足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些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并没有形成一个闭环,而且使用需求很弱,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一位投资人说。

那么,共享经济新业态是否能在特定场景里,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有效补充?去年6月底,中国工商银行在广州地区试点推出共享雨伞服务,无论是否为工行客户,只要走入工行网点就能免费借伞。工行提供的共享雨伞,一方面是满足自身网点服务升级需求,另一方面是满足市民对城市公共设施和服务的需求。

“这样的共享雨伞,既不用押金也无需付费,用户也不限于工商银行的客户。这种低门槛、费用全免的雨伞服务超期未还率还不到3.5%,用户比较认可。”工行相关负责人说。

对于非营利性质的共享经济应用场景,共享经济是基于网络的一种资源匹配模式,是否能直接或快速盈利并不是重点。“银行推出共享雨伞服务,可以看作是对城市公共服务的一种补充,从创造公共价值的角度看是一件好事。”张新红说。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责任编辑:罗芳菲)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民生网新闻热线:010-65363346  010-65363014        投稿邮箱:msweekly@sina.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027        举报邮箱:msweekly@sina.com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2254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80029    |    京ICP备10053091号-5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