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教师毛海岩:传承与责任
来源:民生网
2022-12-13 19:13:01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创设多种条件,搭建多种平台,从爱、教学活动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性评价、有效沟通、教育科研等六大能力着手,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力。学校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班主任等12个学科专家工作室,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氛围,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

我们仅仅从中选择了10位优秀教师,分享他们的精彩教育人生,希望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探索经验,能够促进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本篇推出海淀区民族小学毛海岩。

当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毛海岩选择了师范专业,她就是想和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从教21年,毛海岩逐渐领悟到,教师这一职业最神圣和伟大的地方在于传承,教师的思想通过每节课渗透给学生,从而去塑造人、改变人,而这种渗透是耳濡目染、润物无声的。

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背后更是责任,每一位教师的三观要正,觉悟要高,因为关系到孩子们的终身幸福,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记得刚到海淀区民族小学时,学校就特意给她安排了“师傅”。“遇到问题有人问,做事有人管,真的很幸福!”毛海岩说,“我的师傅有很多,每一位老教师都是我的师傅。”

2016年,她在一次研讨会上执教《十五巧板》。学校教师刘健负责指导这节课,不仅一句句地给她说课,还帮她制作教具,修改课件。在老教师身上,毛海岩学会了教学技艺,更学到了做人、做事的门道。

后来,毛海岩也当“师傅”了,她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老师。这就是学校的《青蓝工程》,留给团队的宝贵精神是“传承”。

2019年,毛海岩申报了海淀区课题《学生“错误资源”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她和团队整理了低年级“数与代数”领域中学生错例,分析了错误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毛海岩看来,数学能描述世间万象,本身就是有趣的。数学来自生活,与生活紧密结合。孩子们学习数学可以从另一个视角认识了现实世界,就像打开了一扇门,认识到一个新奇有趣的世界。

毛海岩常常常用小孩子的语言描述抽象的数学内容,她时常和学生扮演角色,演绎数学故事。有趣的灵魂遇到有趣的学科,自然就有了有趣的数学课。

数学课有趣,正是毛海岩的教学风格。

为什么能上出有趣的数学课?毛海岩的做法是,每节数学课要基于对孩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如变魔术一样地拿出各种学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很有趣。

在她的课堂上,每次提出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问题时,学生们眼中有光。因为小朋友喜欢有挑战性的问题,嚼着有滋味,琢磨着有意思。

毛海岩认为,对刚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喜欢上学、喜欢老师,就是最好的开始。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要给学生提出问题的空间,也可以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心中的问题。

平时,毛海岩读的书就比较“杂”。既有先贤留下的宝贵古籍如《论语》《大学》《中庸》等,也有教育学专著,还有通俗小说如《平凡的世界》等。

“阅读经典,就仿佛走进了别人的世界,与圣贤对话。”毛海岩说,“这些书看似和教育教学无关,但是滋养着我的灵魂,让我的人生更丰富,在和孩子们交流中常常会自然流露出来。”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一直是毛海岩的教育追求,也是她心目中优秀教师的标准。毛海岩表示,要成为“四有教师”,需要在三个方面努力,即学习、思考、践行,很多教育前辈都是自己学习的楷模,学习他们积累的宝贵经验,无疑选择了一条捷径。“学而不思则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毛海岩说:“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生命,想想自己能在别人的生命中或多或少地留下些痕迹,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海淀区民族小学教师毛海岩和孩子们

近六年来,毛海岩连续3届被评为“海淀区学科带头人”,获得北京市“民实杯”获一等奖、第七届小学数学文化优质课网络大赛获一等奖、海淀区骨干教师“世纪杯”比赛教学设计和现场说课一等奖。她还多次承担海淀区研究课,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得市、区奖项。

2022年10月,海淀区民族小学参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基于新课标的人工智能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毛海岩和老师们一起研究学习。

“人工智能走进课堂,一定会带来新的教育变革。科研引领着我们不断地思考和前行。”毛海岩说。

(鹏飞)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