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峰:坦然的人生 雄浑的境界
来源:民生网
2022-04-07 10:58:47
 

群峰壁立之处,叠嶂露华;深岩巨壑之间,气势浑厚;深山幽谷之中,温润蕴藉。

走进张兴峰的画,瞬间,被他的山水艺术深深吸引。

潇洒的气度描绘出奇异的视觉、酣畅的笔墨书写出丰富的情趣、朴茂的色彩渲染出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恍若置身其间,静气中悟道,舒畅中养心。

张兴峰出生于河北,求学于云南,功成名就于北京。自幼喜欢传统文化,尤其喜欢绘画,初中时期,张兴峰的素描就曾获过奖,引起过关注,也激发了他探寻艺术之路的决心。

张兴峰心追手摩于传统名家名作,十分痴迷。他神会傅抱石、关山月等名家,广收博约、融会贯通,熔铸众家优长于一身。

张兴峰吮吸着主流正脉的艺术精华,躬耕在艺术的道路上,秉持恒心,踔厉奋发,探古知今,磨砺技法,潜心学术。他先后得到龙瑞、王镛、张道兴、苗重安、郭石夫、霍春阳、张江舟等当代名家的指导。

张兴峰辗转于传统绘画艺术,远宗历代大师,近法时代巨匠,深参当代名家,探寻各种艺术特点,在积学厚养中,古人的技法,张兴峰放笔如在手底,闭目如在眼前。同时,张兴峰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心胸,不断提高自己对色彩、透视、光影、造型等等新时代艺术表现语言的驾驭能力,不断拓展自己的创作思维,在传统与新时代艺术之间,捕捉游离的艺术胎息,拓展自己的审美追求。

张兴峰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兼任诸多重要的社会职务。多年来,作品参加全国大型展览活动近百余次,获奖丰厚,赞誉不绝,很多作品被国家级殿堂和美术馆收藏,亦有很多作品被民间文化机构和外国友人收藏,并视若珍宝。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源远博大的传统文化,更离不开新时代大众对艺术的审美要求,所谓的“笔墨当随时代”就是既要保持优秀传统艺术的基因,也又要凸显出时代的内涵和创新精神。

张兴峰的《万里长征图》就是时代的见证、就是当今山水画的华章。

此幅作品无疑是张兴峰的成名篇章,李铎认为:“张兴峰的《万里长征图》,构思精巧,笔墨苍劲,画风秀润,气势雄放而宏大,意境深邃而隽美,既有传统绘画的特质,又符合新时代观众挑剔的审美眼光”,有很多评论家、学者也一致认为:“张兴峰的《长江万里图》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描绘了大山、大水、大世界的时代气象。”

张兴峰曾以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个题材,创作出不同风格的山水境界。

张兴峰如李可染一样,走万里路,画遍千峰竞秀。他沿着大师的足迹,千百次地写生与实践、感受与创作,汗水伴随着智慧,困惑交织着希望,张兴峰不断修正、摆脱、突破,终于,苦修之后,大器终成,五岳丘壑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展示了雄秀高华的风采,赢得了专家学者的赞誉。

这些独运匠心的创作,凝聚着他的人生感悟和艺术追求,体现着他的艺术造诣和文化修为,也奠定了他在当代画坛独领风骚的艺术地位。

与很多山水画家不同,张兴峰有着独特的高明之处,比如沉雄的笔法、恣肆的线条、纵横的气势,显然,这是张兴峰赖以名世的基础,也是他的拿手好戏。

张兴峰擅于在墨韵的笼罩中,通过宿、浓、重、焦等笔法,调解画面的节奏,彰显出墨分五彩的意韵。

笔尖、笔意随着力量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既强化黑白之间的反差,又游刃有余地完成层次之间的过渡,并以皴擦、重墨的方式实现山石肌理和质感,让山石局部的特征与宏阔壮美的山势,形成互动关系,从而,使细节的刻画与大处的着笔,交相辉映,相映成趣,画面,笔调老道、气势雄浑,又涌动着磅礴的视觉张力。

与高超的笔法相比,更为别致的是:张兴峰对自然界的山水,有一种超越感性的观察,很独特,又有一种超越视觉的提炼,很到位,比如,他的山水,不是照片式写实,却有着身临其境的真实,那应该是高于自然的意韵、实中聚神的造境、也应该是意中达心的风神,画面,既脱离了传统文人心境的山水,也有别于当代很多画家再现自然的真实,显得风貌独领,别具一格。

性情决定着画风,画风也承载的艺术家的人品和格调,透过张兴峰的山水,似若感受到他的真实人生,张兴峰为人处事,彬彬有礼、落落大方,从没有任何伪装和圆滑,他的画面在色彩与墨韵的交融中,也堂堂正正、爽爽朗朗,没有任何哗众取宠的矫揉,也没有任何故弄玄虚的粉饰。

温文儒雅渗透在骨子里,敦厚谦和深入于骨髓之中,张兴峰内核中所隐匿的处事哲学,如他的画风一样,浑厚的墨韵孕育着淡泊,宏阔的境界充盈着爆发的力量,但凡开启一处绽放的出口,便瞬间可以转换成精彩纷呈的形象,呈现出独山高楼的姿貌,也呈现出卓然自立的风采。

(文/蔡佳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