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绪刚:龙梅寄托情感 笔墨彰显筋骨
来源:民生网
2022-01-06 16:57:12
 

 

笔墨中孕育淡泊 朴实中表现情怀

对一个人尊重,是因为其质地洁美的品格,对一个画家尊重,是因为其引起共鸣的艺术,李绪刚为人谦虚而真诚,处事坦然而热情,初次与李绪刚打交道就被他那朴实、平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一次次观摩他的作品,常常留恋其中,神会于他的笔意。作为艺术的“知音”,作为畅所欲言的“忘年交”,谈谈他的绘画,有着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

李绪刚有着深厚的笔墨功力,有着娴熟的表现技法,同时,他又是一个洋溢着才情,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艺术家。他能油画、国画,擅花鸟,尤以梅竹著称。

李绪刚1946年出生安徽滁州,自幼痴迷绘画,青少年时期在美术老师指导下,系统学习了西画和中国画的理论和技法。大学毕业后,他开始了工程设计制图工作,写意画的奔放和工程图的一丝不苟相碰撞,中国画流畅写意的线条和工程图上精准无比的线条相叠加,触类旁通,从而使李绪刚画风大变,艺术创作更加丰富多彩。之后他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高研班》深造,师从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郭石夫教授。

《龙梅》

李绪刚本就是简朴之人,他从未想过通过包装、宣传自己,而追名逐利,也从未想过借助诸如非凡的、虚饰的、激烈的行为来突出自己的形象,哪怕是在声名鹊起之时,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或是备受推崇而迎来难却的邀请,他都默默地坚守着自己的本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安贫乐道的生活。寂寞中,他冷静地思考,淡定中,他倾心笔情墨趣,一次次锤炼、一次次心绪凝结于翰墨,渐悟、渐进、渐变,他修成保持内心纯粹的画家。

《仙骨龙梅》是李绪刚的成名篇章,然而,其探索过程绝非一路坦途。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描绘时代盛况、讴歌大国精神,任何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家都责无旁贷。作为花鸟画家,李绪刚完全可以画一些“梅兰竹菊”作为盛况的点缀,或者画一些小情调的“花鸟虫鱼”作为“贵在参与”的成员。可是,李绪刚认为“适逢盛世,描绘大国气象,艺术家也应该有所作为”,那么,历来被视为文人书斋范畴的花鸟画,怎样才能表现一种气象呢?纵览历代绘画,尽管花鸟巨作题材丰富,种类众多,但是,如果照搬古人,怎能打动当代大众?显然,这需要从笔墨语言上寻找突破,更需要从艺术形式上实现创新。那些日子,画案前、庭院中、茶余饭后、夜静孤灯,翻来覆去的煎熬伴随着若现若隐的希望,山重水尽的困惑伴随着小有突破的喜悦,李绪刚天天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同学、朋友看到他那不能释怀的状态,“能画到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何必为难自己?”老实人有老实人的倔强,真诚的人有纯粹的执拗,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李绪刚有些不知所措,但是,他坚信“做难事必有收获”。为了打破常规,创作出新貌,他一次次打进古法,又一次次跳出程式,在古代与现代之间,他来回穿梭,反反复复尝试,一遍一遍胶着,常常有“山重水复”,却不见“柳暗花明”。有一天,李绪刚到北京植物园,百花盛开,他却沉浸于一笔一墨之间,恍恍然,罅隙的光透过盆景在光线与雾气中,遒曲盘绕如龙状,昂首欲飞,这让李绪刚眼前一亮,冥冥之中,似有神助,他发现了“气象”。后来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一株龙梅盆景,已有500多年的树龄,堪称盆景中的精灵,于是,“龙梅”成了李绪刚写生的对象,这可能就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声”吧!

大国气象是目标,“龙梅”是承载气象的题材,如果画的很具象,把“龙梅”画成龙的样子,李绪刚觉得缺少想象空间,如果,画成“意象龙”,又缺少逼真的神形,于是,李绪刚依仗着深厚的笔墨功夫,在具象与意象中,进行嫁接,浓、淡、泼、破,精微处,他力争神形兼备,挥洒处,他力争轻松自如,又要体现强烈的节奏。皴、擦、点、染,笔法简洁,又要最大限度地表现丰富的意态,点、线、面,能恣肆、能纵横,又竭力保持妙趣,同时,李绪刚依仗着触类旁通的融合能力,充分发挥阴阳对比来调解墨韵与渲染的微妙变化,组合、提炼、舍取,丰富的笔意随心象而动,使具象的枝干动势栩然,使意象的“龙梅”似若在云雾中升腾,具象与意象在想象的真实与视觉的真实之间寻找平衡,故又名“仙骨龙梅”,其姿貌也在动与静之间,以超强的感染力冲击着观者的视觉,令人入胜。画面,隽永中涌动着磅礴,浑厚中带着苍劲的力量,既诠释出渊源恒古的图腾标识,又彰显了大写意的峥嵘气象。

笔墨本无声,运笔者却有义,鉴赏者更生情,李绪刚的“龙梅”,意态栩然,形式新颖,成为殿堂、展馆增辉添彩的重头戏,众多艺术机构视若珍宝,争相追逐,有要求题写:“龙脉人脉,脉脉相通”;有要求题写:“龙脉通天下,世代永传承”……,李绪刚的“龙梅”以一种精神象征走进大众心理,成为“温润心灵、启迪心智”的精神食粮。他的“龙梅”也走向了国际,在全球华人首届切尼斯书法美术大赛中获得国际金奖,并被赋予“神奇”的代名词。“龙梅”还因受到热烈追捧而被注册为“国家级商标”,冠以“李绪刚的样式”。李绪刚以“龙与梅”的双重文化内涵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美学品格,契合了当代大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高度,诸多赞誉就是大众馈赠给一个艺术开创者最珍贵的嘉奖。

《四君子图》

在评论家、艺术同行看来,李绪刚通过积年锤炼把隐匿在生命内核中的能量激发出来,形成独特的样式,在收藏家眼里,李绪刚的“龙梅”仿佛得到某种神灵的启示。事实上,“龙梅”的成功源于几十年画“梅花”的基础,那是三千纸卷、万瓶墨汁凝聚后的升华,那更是人生感悟、处事哲学与独特才情的结晶。李绪刚可以从历代绘画中,汲取滋养,可以从老师辈的绘画中,学习借鉴,他也擅于从同辈画友、当代画展中,捕捉为我所用的素材,甚至,他可以把一切看到东西都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之中,但是,不是东拼西凑,更不是挪移搬运,而是,默默无声,化为己有,他把一切艺术元素都不露声色地笼于笔下,无别人的痕迹,唯有他自己知道,这种超拔的融合能力,就是他得天独厚的本领,也正是依仗着这种本领,他一旦确立目标,就一路吸收、转化,一路专攻、完善,不断在既有的面貌中注入新鲜血液,使创作精专久长,日趋巩固,形成自己响亮的艺术样式。

与很多收藏家一样,笔者也非常喜欢李绪刚的梅花题材,然而,除了梅花题材,笔者对李绪刚的《风雨竹姿》系列,窥视已久,得其盈尺而心满意足。李绪刚的《风雨竹姿》系列与他的梅花一样,都基于深厚的笔墨功力,却又有着别样的风采。观其《风雨竹姿》系列,竹叶纷披,竹节遒健,那是李衎的风神;临风摇曳,自然天成,那是夏仲昭的情态;色墨厚重,挺劲雄浑,那是柯九思的意趣;潇洒清润,参差掩冉,那是郑板桥的韵致……具体分析,神似,又都不是,在笔墨方面,李绪刚的竹子汇聚了传统先贤的优长,并转化为自家笔法,在“师造化、得心源”方面,他体悟生活的恩泽,从大自然中发现美的胎息,眼中之美生于笔端,提炼出李绪刚式的美妙,体现出新时代艺术表现技法对现实自然之物的提纯。观李绪刚的竹子,仿佛坐望幽篁,思绪尽情飘散,又依稀听到风雨之声,萧飕淅沥,实属妙造其极,境韵无穷。所以笔者拟其名《风雨竹姿》。

《青翠满园》

美是艺术家安顿灵魂的场所,如果一个画家内心失去对美的追求,也就失去了一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绪刚的艺术形式,不管是《仙骨龙梅》系列,《风雨竹姿》系列,还是其它系列,无不在法度之中,拥抱艺术之大美,画面中笔、墨、线、形、色,虽然都是为了描绘形象,然而,在具体的形象中,无不凝聚着情感,一笔一划都蕴含着畅然的心境,一幅幅“龙梅”,一幅幅“竹姿”,他都从心底出发,心性汇聚于笔意转变成艺术的风貌,成为人生的一面镜子,观之、思之,闪烁着的人生魅力,记录着自我,也怡悦着他人,从痴迷绘画的懵懂少年到功成名就的鹤发艺术家,几十年,笔耕弄翰,李绪刚融入了爱恨、融入了激情、融入了岁月,也融入了心血,在多彩的艺术世界里,笔墨的交响激荡着生命的律动,在艺术的人生中,一幅幅别样的风华呈现出真力弥满的内心,李绪刚在梅兰竹菊中孕育着宁静的淡泊,在低调朴实中表现出浓郁的情怀,他也享受着快乐人生。

(文/桑干)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