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关佑的山水情怀
2021-04-09 18:13:44

 

山水是一种文化底蕴,山水勾勒出了中国古代与现代水墨画家的执着和心路征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中国传统水墨之魅力!

山水是地上之山水,是画里之山水,是胸中之山水,山水成为中华民族之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人最大的精神寄托!文人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就与山水结下了不解之缘。于是文人便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境中投进了山水的怀抱。

 

泼墨是国画的一种画法,亦可称为写意画,是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种画法,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中国山水画首先采用“泼墨”技法的画家是王维。

泼墨画法是中国美术里的一项独有的绘画创作技巧,其对画家的基本功底要求是较为严苛的,必须要有深厚的画技功底和对于图形感观的艺术创造能力。泼墨山水画的创作,其实最能代表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那种放达于山林,不拘于形式的艺术追求,也是种存在于每一个人内心的审美感动,是我们追求浪漫,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表现。山水,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长河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山水,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思想,是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最为厚重的沉淀,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东方韵味和文化烙印。山,是崇高的、庄严的、沉稳的,他可以信赖,包容万物。水,是温柔的、纯洁的、清澈的,她润泽万物,嬗变无形。山和水构成了大自然中两种风格迴异的形态,山的哲学蕴藏着正直、坚毅,水的哲学贯穿着机智、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道德经》中生动的写照。

蘸墨六十余载,俞关佑的山水画与人生淡粉色的格子衬衫,西式的尖头皮鞋,一头飘逸的中长发,精神头十足,未见其人,先闻其爽朗的笑声,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古稀老者。这是我对俞关佑老师的第一印象。

 

俞关佑老师是标准的“70后”,和新中国一起诞生和成长,对这片土地上的山水,都拥有着深厚的情感。年轻时曾在西北,他说西北给了他广阔豪迈的气质,于是在他的作品里,无论大小,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大山大水的气势。

俞关佑作品赏析:

俞关佑先生在创作泼墨山水画时,或扫或挥,应手随性,掂笔即出。泼后显出抽象墨块,看似一小半已完成,但他会细心收尾,构成他所理解的独特意识。特别是他对墨色的搭配和运用很是到位,清新的淡色给人感觉儒雅脱俗,饱和的浓色更是觉得细润华滋。整体画面水墨交融、浓淡相宜、奇伟瑰丽!泼墨山水画的创作,其实最能代表作者那种放达于山林水间、不拘泥于形式的艺术追求。这也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中的审美感动,是画家追求浪漫、向往自由的生活态度的集中体现。关佑先生的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其山水画作在港、澳、台与中国画坛及拍卖界中颇具影响。是一位具备相当实力的当代书画家。

 

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画的发展过程,就是怎样用墨的过程,从“泼墨王洽"之专名到明代董其昌总结“泼墨惜墨成画诀”,画史对泼墨的认识有一个内在吐纳过程。王维、郑虔、王墨皆幼抱奇奥,志行高洁之士。王维内省沉静、好佛修禅,偏重于一个“文字,而郑虔、王墨则嗜酒“偏逸,豁达旷逸,偏重一个“狂”字。画者从于心,反映在绘画风格创作上,郑度、王墨自然笔法、气势胜王维,比王维泼墨奔放。手臂和腕力的练习,只有足够的力道オ能拖干净。”在生活的每个细节里,都透着他对书画的热爱。

禅茶一味“当然,艺术创作本身就是艰苦的过程。人生也没有什么是必须的,能吃上饭,少一点欲望。既然喜欢了就去坚持,不必看结果,只享受过程。”其实,这七十年的坚持,正是俞老最好的回答。

(文/韩英)

艺术家简历:

俞关佑,1947年生于杭州书香门第。毕业于杭州水利学院,80年代定居香港,现为黄宾虹艺术研究会会员。

俞关佑先生深得艾青、王己千等前辈教诲。1968年至1975年,俞关佑在刘家峡水电部工作期间,又得著名艺术家常书鸿、关山月、黎雄才、朱乃正、赵正一等名家嫡传,后又赴日本东京艺术学院深造。

 

(责任编辑: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