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野石头寨 唱响文旅戏
来源:民生周刊
2021-03-29 17:15:34

坚硬的石头,会唱戏吗?

答案是:会!

有600年历史的山东巨野前王庄村石头寨,依托乡村特色文化资源,走上了文旅兴村之路。

图/王迪

双双巧手  绣传统工艺品

3月巨野,冬小麦拔节出土,大地一片新绿。

《民生周刊》记者来到石头寨采访,走进农家,看到老婆婆、巧媳妇们正忙碌赶工,绣缝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品:虎头鞋、虎头帽、肚兜、荷包等。

规玉梅是石寨古村手工艺品厂的员工。手工艺品厂开办前,她一直在青岛一家外贸服饰公司打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企业订单下滑,许多员工不得不返回老家,规玉梅也在春节前回到石头寨。

“没想到,在家空闲两个月后,又能干起‘飞针走线’的老本行,现在足不出村,月工资就有3000多元,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规玉梅告诉记者。

前王庄村村支书王希成在担任村干部前,投资办起这家手工艺品厂。他发现,民间工艺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村里许多老婆婆从小就会缝制,他小时候,就常穿妈妈做的布老虎鞋。

这些手工艺品,做工精细,图案别致,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一针一线,饱含老一辈对孩子的美好祝愿。重拾这些传统技艺,可以让留守村里的妇女和老人不出村就有收入。这也成为石头寨第一个吃传统文化饭的项目。

今年60岁的王希成,2019年6月从一家国企退休后,回到老家石头寨。

“村里留守妇女,除照顾孩子和老人外,还要种地,也没有其他增收渠道。”这几年,村里虽然脱了贫,但如何致富?既没有思路,也没有方向,更缺少可靠的项目。

办起手工艺品厂后,尽管效益不错,也只能安排部分中老年妇女就业。还有许多年轻妇女,也希望能在家门口就业,不想外出奔波。王希成联系了济宁一家外贸服装企业,投资10多万元,购置剪裁、缝纫等设备,承接起外贸服装加工业务。

村里人看到王希成有市场眼光、管理能力,又热心公道,一致推选他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希望他带着大伙一起走上致富路。

去年6月,王希成走马上任。看着全村父老渴盼的眼神、信任的目光,经与村支部成员商定,王希成决定,先为村里做几件群众急盼的实事。

第一件实事是解决村里1000多亩农田排水问题。

“前王庄村东临蔡河,因河堤较高,农田在堤下,一到汛期,就会水淹庄稼,影响收成。”在上级部门资金与技术支持下,王希成组织村民加班加点,仅用10多天时间,在汛期到来前,解决了农田排水问题。

因有600多年历史的石头寨,前王庄村被评为国家级古村落。一砖一瓦,透着厚重历史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多年失修,村里的道路又乱又脏,与古村形象不符。

经与上级协商,在文物保护部门指导下,村里修旧如旧,用与古寨一样的石头修复古村道路,让古村的路与古建筑浑然一体。

为方便游客参观、改善村庄基础设施,为发展文旅产业打好基础,村里还加宽了进村道路,安了路灯,点亮了古村街道。夜幕降临,125盏太阳能路灯,犹如点点繁星,照护着石头寨每个角落。

▲王希成在整理手工艺品。图/满常学

石头古寨  发光发热

石头寨是前王庄村最有优势的资源。

据《王氏族谱》和《前王庄村志》记载,石头寨建于1398年,距今已600多年。古寨用石头修建,现存石头房屋127处,大部分保存完好,是鲁西南地区独有的石头寨建筑群落。

石头寨从明洪武年间开建,历时近百年,才初具规模。“当初,王姓村民祖先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此地安家,为了保护家族安全,利用当地石头资源建起这座石头寨。”巨野县核桃园镇旅游办主任满常学对石头寨的历史、建筑风格、传说等,有着深入研究。

他说:“过去,寨子里石匠、木匠、纺纱工等工匠很多,村民生活比较富裕,为了防匪防盗,石头寨建筑门窗狭小,顶部设有垛墙。”站在屋顶眺望四周,古寨户户相连,房顶相通,“如果一户遇到土匪袭击,多家可救援。”

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近年来,核桃园镇规划发展全域旅游,依托全镇4个景区,发展文旅产业,石头寨古村落是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

2015年,石头寨被列入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019年2月,被授予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去年,我们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来村里的游客更多了。”满常学是石头寨的荣誉村民,对村庄的未来特别是文旅产业的发展,有着许多设想,提了很多建议。

古村落,见证着历史变迁,承载着岁月积淀,维系着文化认同,不仅是老祖宗留给后辈的文化遗产,更是取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除了古寨,石头寨还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村落文化,如鲁锦制作工艺、手工石雕,乡村担经舞、揉花篮、花棍舞,以及红色景点羊山战役战地医院、前线指挥部旧址等。

满常学告诉记者,石头寨民间文化艺术节是村里的又一特色文化项目。“今年元宵节,石头寨迎来了第四届古村落民俗文化艺术节,吸引了上万名游客。”

近年来,前王庄村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理念,整合古村落修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下大力气实施生态修复。

▲前王庄村的重头戏揉花篮。图/满常学

脚踩泥土  心存梦想

唱石头古寨戏,打乡村文旅牌。把文化变为产业,已经成为前王庄村乡村振兴的一条可靠路径。

思路清晰干劲大。在村党支部号召下,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村老幼组建义工队,美化乡村环境,发展文旅产业,扮靓村庄大街小巷。

前王庄村在融入核桃园镇全域旅游全局中,发挥石头寨古村落优势,开办石屋民宿,让游客体验不一样的乡村游。眼看游客越来越多,很多村民看到了商机,王允军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石头寨房屋特色,他将自家的石头房子改造成民宿,“开始我也犹豫,后来发现来村里旅游、写生的人越来越多,住宿成了问题,就下决心改造出一个院子。”王允军告诉记者,“现在每到周末,几个房间都能住满人。”

院子变田园,农房变客房。王允军发现,很多游客对农家菜情有独钟,于是,经营民宿的同时,他办起了农家乐。农家乐模式,让王允军踏上了小康路,“石头寨名气越来越响,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古老石头寨,也是红色石头寨。解放战争时期,石头寨是羊山战役指挥部所在地,战地医院就设在寨子石头房子里。

作为石头寨义务讲解员,张燕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走访村里老人,收集鲁西南战役红色故事,深入挖掘石头寨红色文化,义务讲给前来参观的游客。

因为腿脚勤快、说话流利、脑子转得快,村民给她起了名字叫“三快”:腿快、嘴快、脑子快!

“1947年7月,打羊山战役时,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的指挥部就在我家。战斗前后打了整整17天,非常艰苦。”讲起当年情景,83岁高龄的王允强仍激动不已,“当时俺们村村民贡献也很大,年长的烙大饼、做军鞋,年轻人抬担架、救治伤员,柴、米、面,只要前线需要,老百姓都痛痛快快地倾囊相助。”

体验红色文化,同样是村里文化旅游的重要内容。

每到重大节日,鲁西南大地村民喜欢表演一种叫“揉花篮”的民俗。在铁丝篮子里装上木炭和铁粉,多人围成一圈用力甩动,在空中旋转,形成两条火龙,铁水四散,打在墙上,五颜六色,十分悦目。

石头寨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项目很多,稍加开发利用,实现产品化、产业化,就能吸引住游客,带动村民就业、增加收入,就能让石头寨走上兴旺之路。

600年石头古寨,乡村文旅大戏,正唱得红红火火!

□ 《民生周刊》记者 王迪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