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蜜方”——“小”蜂蜜讲述脱贫攻坚“大”故事
来源:人民名品
2021-01-19 19:01:22

蜂蜜是天然甜物质,气味清香浓郁,味道甜美,还富含各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蜂蜜不仅可以满足嗜甜美食家的胃口,还能帮助贫困地区的百姓脱贫致富。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小”蜂蜜在多地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发挥巨大能量。

“小”蜂蜜助力多地致富

广西省钦州市灵山县大力发展蜂蜜产业,经济发展状况改善不少。近年来,灵山县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蜂蜜产业的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据了解,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加快推进蜂蜜产业进程,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同时,合作社购买蜂箱给贫困户养殖,邀请养蜂专家为农户指导、培训和服务,保障农户养殖技术,提高农户蜜蜂养殖水平。驻灵山县三隆镇关塘村第一书记张世利介绍,目前,关塘村共养有1300余箱蜜蜂,每箱可产4斤蜂蜜,年产值约40万元,户均收入1万多元。

截至2020年6月底,灵山县共有2352户养蜂户,产蜜1297吨,产值8431万元,156户贫困户通过养蜂实现了脱贫。养蜂业的稳定发展,为贫困户持续增收、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产业保障。

依靠蜂蜜实现脱贫致富甜蜜梦的地区还有很多。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金堆镇依托天然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蜂蜜产业,将传统蜜蜂养殖规模化、产品化,打造金堆特色蜂蜜产品。

据悉,金堆镇位于秦岭山中,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气候适宜,蜜源植物丰富。利用优势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是当地群众的希望,2019年5月,金绿源公司和金堆镇寺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联合成立3个“秦岭深山中华蜂养殖基地”,优选秦岭山地,人工养殖中华蜂500箱,2020年4月,为增加蜂蜜产量,中华蜂养殖基地又扩大到十个,累计发展1300多个蜂箱,年产量可达5-6吨。

目前,金堆土蜂蜜注册了秦农蜜池商标,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各类蜂蜜产品预计年产值60万元左右,已形成“自产自销”运营模式,该产业的发展累计带动贫困户268户。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曾被认定为国家级扶贫困县和六盘山片区5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如何带领岷县百姓脱贫致富,当地政府费足了心思。经过考察,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蜂蜜产业。

2018年底,岷县荣获“中国黄芪蜜之乡”称号并取得“岷县蜂蜜”地理标志认证。据了解,全县共累计投入各类蜂产业发展资金8000多万元,建成养蜂合作社(企业)280多个,蜂蜜生产“扶贫车间”6个,全县养蜂农户达1.2万户,年产蜂蜜约1250吨,产值约1.5亿元,已带动10500多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蜂产业稳定增收。

2020年11月21日上午,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岷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多种手段来促销

拓宽蜂蜜销路需要多种手段。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松花江上游,发展养蜂酿蜜产业得天独厚。依靠当地的自然环境,当地蜂农可以培育出营养价值极高的椴树蜜。

椴树蜜虽好,可如何从大山深处走向更广阔市场,卖上好价钱,一直困扰着当地蜂农。为此,驻村工作队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深入调研,最终选择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家企业合作,通过标准化酿制,品牌化销售,将靖宇县大北山村的蜂蜜带出大山。

方向对了,销路就越走越宽。如今,源自吉林省大山深处的蜂蜜通过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卖到了千家万户,当地百姓的腰包也随之鼓了起来。

而云南省文山市薄竹镇摆依寨则把目光投向了网络直播。摆依寨是一个苗家小寨,原来寨子里有几家蜜蜂散养户,每年能挣点小钱补贴家用。后来村干部发现了这个“商机”,于是发动大家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养蜂脱贫,联系市级部门技术人员,对所有养蜂户从养蜂到取蜜进行技术指导、跟踪管理,养蜂户蜂蜜产量大大提高。很快,蜜蜂成了摆依寨“会飞”的提款机,蜂蜜成了村民们脱贫的致富宝,一年几万元钱轻松到手。

可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摆依寨一直卖得很“火”的蜂蜜一下子“冷”了下来。养蜂户们都很着急。

怎么让“不动资产”变为“流动资金”?摆依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侯绍兰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直播。

侯绍兰找来了几位养蜂户,走进山里,把取蜜的整个过程用手机拍摄进行直播,同时教大家将取蜜图片和短视频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很快就有人打来电话订购。为了扩大销售面,侯绍兰还推荐养蜂户学会快手、抖音、微视,为蜂蜜畅销架起了多条快车道。

如今滞销的蜂蜜渐渐卖了出去,摆依寨的蜂农脸上又出现了甜蜜的笑容。

(来源:“人民名品”微信公众号,编委/执行副总编辑:马海涛,主编/编审:郭梁、赵慧,编辑:唐晓彤、魏良炜,责任编辑:梁雅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