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智老人有尊严地生活
来源:民生周刊
2020-09-28 10:09:35

在老龄化日趋显著的情况下,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2019年,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估计全球有超过5000万人患有痴呆症,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1.52亿。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难成为摆在社会和许多家庭面前的一个难题。一方面是养老机构“一床难求”,另一方面是失能失智的老人不被待见。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愈加显著。

选择空间不多

家住北京丰台的陈女士今年59岁,她的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能自己吃饭上厕所,但需要他人协助。因为母亲经常在凌晨三四点钟起来走动,将陈女士全家的生物钟打乱,她和爱人每天这个时间“自然醒”。

母亲的情绪时好时坏,陈女士现在也逐渐适应了,她和爱人知道这是病,只能默默忍着,因为怕母亲自己出门,陈女士经常让女儿或亲戚周末时帮忙照看一下外婆,她和爱人才能抽出身来去医院检查身体。陈女士和爱人也都渐渐步入老年,近两年两人的身体都不大好,孩子忙于工作,回家的次数有限,仅靠陈女士和爱人照顾母亲,感觉力不从心。

陈女士打算给母亲找个养老院,听说接收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不多,价格还很高,但她还是想试一试。在北京给失智老人找一个好的养老机构,首先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交通是否便利、环境以及服务质量等。

陈女士上网查找了北京周边好几家养老机构,并逐一电话咨询,“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老机构都表示不具备接收失智老人的条件。”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失智照护是养老照护中最难的板块,很多规模小的养老院不愿接手。

发现有几个合适一点的养老院,陈女士就在本子上记下来。陈女士发现,在网上搜索养老平台,各种类型、高中低端都有,只要肯花钱,选择的空间也不少。不过,对陈女士来说,较满意的那几家养老院价格都比较高。

“有一个是在望京,远了点,环境没的说,就是高端的,收费不低,一个月要10000多块钱。”陈女士说,这个价钱不如找一个保姆。和爱人一商量,陈女士拨通了家政公司的电话,见面谈了价钱,每个月7000元,陈女士和爱人还可以接受,可是保姆做了3天就打了退堂鼓。“可能是嫌麻烦吧,说太累,劳心神,干不了。”陈女士无奈地说。

陈女士翻出本子上记下的电话号码,咨询了价格适中的两家养老院,不料被告知没有床位了。有几家价格较低的养老机构表示可以收治失智老人,但朋友帮陈女士实地查看后,得到的反馈是条件堪忧。

“一个月10000多块钱的高端养老机构大多是民办的,我们负担不起。但是那些价格较低的,大多因为成本考虑不能做到分区管理,我们把老人放在那里又不是很放心……”思前想后,陈女士打算再坚持坚持,等待自己和爱人到实在坚持不住的那天再说。

照护成本不低

浙江嘉兴的吴先生最近将父亲送到了上海的一家高端养老机构。在付出高昂护理费用后,老人享受到了高端的护理。“工作关系,经常跑上海,距离不远,这家养老机构住进去之前就看过了,环境很好,护理人员也专业。因为老人需要全天有人照看,所以选择的是单人间,他们有专人一对一服务,所以价钱是普通养老机构的几倍。除了高昂的费用,这里的服务确实让我放心。”吴先生说。

事实上,像吴先生为父亲选择的高端养老机构,目前在各大城市并不是很多,多数养老机构仅能接收神志清醒的老人。杭州一家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电话咨询时表示,他们养老院目前只能收轻度失智的老人,如果是中重度的,建议家属去专业的失智型养老院。

严格来说,失智老人都需要分区分级进行管理,而多数小型养老机构不具备接收条件。业内人士表示,因为中重度的失智老人可能会出现狂躁、伤人等行为,所以不能让他们与非失智老人一起生活,这也给一些养老机构增加了成本。

据了解,开辟失智专区的成本比较高,不仅要单独开辟区域,还要对设施进行改造,要做专业的失智照护,硬件设施的改造也需要投入一大笔成本。有业内人士曾经预估,相同面积的空间,做专业失智照护的投入成本是普通养老院的二到三倍。

不仅如此,在护理人员配备方面,一般的养老院按照一位护理员照顾3名老人的标准来设置,但照护失智老人的护理员比例要远远高于这个标准。为保障老人安全,即使在夜间,护理员也要每小时巡视一次,根本不可能有完整睡眠时间,护理员的精神压力比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照护失智老人的风险也很高。北京一家养老院负责人坦言,失智老人可能刚才还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就变得糊涂,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摔伤甚至自残等状况。一些养老机构宁愿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也不接收失智老人。

不乏探索和创新

虽然多数养老机构将失智老人拒之门外,但仍有少数养老机构敢接这个“烫手山芋”,打造专门针对失智老人的养老院。事实上,照护失智老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据了解,在探索服务失智老人方面,一些养老机构正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一些新模式。

在北京朝阳区一家养老机构房间外的走廊里,照料中心专门把活动区设计成老北京、老上海的特色,古老的钢琴、胡同四合院、石库门的窗、麻将桌等老物件儿随处可见。据了解,失智老人丧失了近期记忆,但是他们对远期的记忆保留了很多,这些老物件儿可以帮助他们勾起从前的记忆。

无独有偶,上海的一家养老院腾空一幢楼,搭出一个“老上海”,为老人们创建“记忆家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介绍,创建“记忆家园”是让患有认知症的老人更有归属感,同时这也有助于稳定老人们的情绪。

据报道,“记忆家园”内,每一层电梯门打开,不同的记忆场景映入眼帘,如收音机、军旅水壶、火油灯、中华牌牙膏等,可以为老人重建一个记忆中的美好家园。对老人来说,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大脑,让老人感到像在家一般的亲切和温暖。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会针对老人的表现多给予鼓励,让老人有成就感。

随着社会老龄化来临,患有认知障碍的老人逐渐增多,对这个领域,社会、家庭甚至部分养老机构还没有充分认识。家属对失智老人的照护不专业,对养老机构又有顾虑,而一些机构本身在接收失智老人的过程中也有担心。

上海一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马先生向《民生周刊》记者表示,照护失智老人需要举全社会之力,从政府层面,可以考虑提高对这类老人意外保险的力度;从社会层面,对失智老人的照护绝不是养老院一己之力,应该是从医院、养老院到社区,都应当共同配合,为失智老人营造良好生活氛围;从家庭角度,需要对认知障碍领域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才能选择一条正确的失智照护路径。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