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俊:旅行写生的感悟
来源:民生网
2020-07-09 15:26:29

当下“一带一路”建设与实施,一定会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和增进国际间文化的了解与交流,同样可以对艺术的发展起到激化和促进作用。基于这个契机,对于我们画家来说,应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或者说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责任。

《意大利旅行所见》33.5x45cm  2016年

我觉得在当下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机遇,当然机遇里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对中国画家来说,我们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力的不断增长,画家们经常能走出去旅行,这样不但使我们的眼界和思维开阔了,国外的景物也给我们新增了许多创作素材。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促使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使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未见过的艺术作品和景物图像,当然这些信息里面也包括人类艺术史的传统,或许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启示。

《法国旅行所见》35x46cm  2018年

对中国山水画家来说,我们一直面临着如何继承的问题?如何创新的问题?如何体现当下画家所存在的价值的问题?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想大概可以从这些方面去思考:首先,是审美的问题。审美的意识和审美的追求始终是随着社会的改变、时代的前行、人类的进步共同发展的,均应在当下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来,是艺术家自身能动的反应。第二,是对绘画的图式(中国画叫做章法)的思考。视野的延展、眼界的开阔必定会对我们绘画创作时构图的把握与样式的创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第三,是艺术语言的表达(中国画叫笔墨程式和笔墨技法)。特别是对于中国画山水画而言,它有着深厚的传统,比如说到山石的皴法、树叶的点法,对已认知的物象有着各种各样的画法。但当我们走出国门描绘新的景物时,与我们中国画绘画程式进行参照后如何表达?就增加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以为,对笔墨的理解可以放大一些,比如可以加入对色彩的重视与体现。中国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着优秀的传统,我们可以把中国画的笔墨更扩大化,而不仅限于线条运用或墨分五色,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和表现方法。在艺术表现上,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形式,或某一种固定的方法,这里可以有思维的转换和技法的借鉴。还有,在展现不同文化和未曾触及过的景物时,需要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和艺术追求。当下我们倡导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其实就是要把我们的目光与思维引向世界。比如说我们画城市的建筑,就要遇到了很多透视的问题。中国画中有界画方式,表现亭台楼阁。当我们走出去看到不但有教堂、古堡,还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他们代表的是有别于我们的另一种文化。从绘画表达的理念来说,如何在表现异国风情和异国景物的时候,融入、体现和增强我们中国画笔墨的表达能力,我想也是给我们当下的中国画创作提出了很多富有挑战性的课题。也许正因为此,它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切入点,或许这些新的景物会使中国画的语言更丰富。当然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用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和站在中国文化的立场上,来看待世界和来表现世界,对于中国画在当下的发展,可能会有许多新的启示,或者说可能会给中国画带来新的改变。近些年来,我经常有机会出国旅行写生,也使我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增加更多的思考。

《匈牙利旅行所见》35x46cm  2018年

我常常庆幸自己选择了绘画这个专业,一个人能将自己喜好的专业与他本人从事的职业相吻合,应该是天赐的缘分。时至今日,绘画对我来说早已不只是专业,是职业?是事业?我自认为是生活。我始终坚信,只要是热爱生活,就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就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对于绘画创作而言,不只是体现真实生活的客观感悟,还应该更强调艺术的再现。物象的存在本身都有自己的灵魂,所以旅行写生也不应是只是对物象形态的被动描摹,应当赋予它生命。活的,有活力,正是对“生”的一个主要释解。路漫长,行无尽,融心迹,适悠然。在旅行中寻求艺术的感悟,在创作中悟得生活的真谛。

(文/许俊)

艺术家简历:

许俊,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4年毕业创作获叶浅予奖学金。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研究、教学和创作。2000年晋升为教授。曾任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重彩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罗芳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