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定边:“能人”变“带头人” 村民集体脱贫致富
来源:新华网
2020-07-01 14:35:34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但选择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这些问题都需要有人带头苦研究,谋致富路。如今,在陕西省定边县就有这样一位肯钻研的“能人”,成为带领村民集体脱贫奔小康的致富“带头人”。

定边县红柳沟镇沙场村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沙窝腹地,土地盐碱化严重,村民以前依靠传统种植业广种薄收,2013年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属于典型的贫困村。

“在2009年春天,接到65岁父亲魏帮荣的电话,希望回家带领村民一起致富。当年夏天父亲因病去世。在给父亲处理后事的日子里,村民们陆续找来,希望能留下来给村子谋出路、有钱赚。”已接过父亲支部书记职责的魏于章回忆说。

于是,2011年村民眼里的“能人”魏于章放弃了在宁夏等地包工程修路顺风顺水的生意,回到沙场村,后经“两推一选”,魏于章成为沙场村的党支部书记。

拉土整地压沙发展种植业是父亲的梦想,但当时缺少资金没有进行。2014年10月,魏于章带头贷款改造村里一块320亩的沙丘地,整好土地决定发展大棚香瓜。为了让村民看到希望,他又动员从沙场村走出去创业的“能人”返乡投资,建成拱棚发展温室农业。

看到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能人们”投资的69座拱棚被贫困户租去种植香瓜。政府辅助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把政府补贴、技术培训、小额贷款等集束支持贫困户发展大棚种植。2015年村里香瓜丰收,瓜香四溢,每公斤香瓜卖到15元,一个大棚的收入达1万多元。当年秋天,村里的大棚就增加到420座。

魏于章说:“2015年,沙场村还成立禾荣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全村80余农户参与进来,党员带动贫困户17户,并通过金融信贷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资金短缺问题,扩大了种植规模。”

目前,沙场村制定了种植品种、技术培训、物资供应、经营管理的“四个统一”,将沙场村的果蔬打造成为定边县周边的品牌产品,每到收获季节果蔬都不用出村就有客商来收购。单个大棚的年纯收入已经达到1.8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3000元增加到1.2万元,全村1112个果蔬大棚带动全村235户村民实现了户户有汽车,家家有商品房的美好生活愿景。

红柳沟镇党委书记王学瑞表示,村一级党组织书记是脱贫路上的责任人,把“能人”变成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也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一环。只有“能人”变成了“带头人”,担起致富“领头雁”的责任,才能把产业脱贫的平台建好,让贫困户自己动起来。

(李洋)

 

(责任编辑: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