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共同守护生命尊严
来源:民生周刊
2019-07-23 15:44:34

假如生命进入倒计时,该做些什么来有质量地走完一生?是在ICU里伴随冰冷的机器延续生命,还是安详有尊严地道爱、道谢、道别?

在医院的安宁病房,病人和他们的亲属在医护人员帮助下认知死亡,面对死亡,练习道别。患者平静,家属心安,生死两相安。

在那里,病人有另外一个名字,倒计时病人;有共同的期待,善终;医护人员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守护,生命尊严。

多学科团队整体照护

7月10日,早晨的北京市海淀医院已十分忙碌。安宁病房办公室里,秦苑和同事们聚在一起讨论每个病人的情况。

秦苑是海淀医院安宁病房主任。病房2017年3月开诊,有6张病床,是北京市第一个在三级医院试点的安宁病房。

安宁病房的收诊对象是确诊为罹患慢性疾病,且目前已经处于生命终末阶段的患者,他们同意接受一切能够缓解痛苦、获得舒适、改善生存质量的医疗措施,但不再进行针对原发病的治愈性治疗,接受生命的自然结束过程。

临终时,他们不接受会增加痛苦的心肺复苏术,同时愿意接受由医生、护士、社工和志愿者等组成的团队提供的整体照顾,并一直有家属陪护。

让病人“走得好”,是秦苑和同事们努力的目标。“临终关怀的核心理念是在末期患者照护中,最大限度尊重生命,以其本人希望的方式提供医疗护理和关怀,减轻痛苦,获得舒适,改善生存质量。”秦苑说。

过去,很多医院对于住院的临终病人常常给予过度治疗。最终,病人痛苦离世,家属常常不满。“安宁疗护日均花费在千元左右,相当于通常治疗费用的1/3,是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费用的1/10。”海淀医院安宁病房经理张泽涛说。

患者基本检查结果出来后,由医生进行评估,随后召开家庭会议。医生和护士在充分了解病人的基础上,知道患者需要什么,才能更有针对性、更精准地帮助患者。

80多岁的张阿姨已入院多天,比起最初的焦躁不安,她如今平静了很多。“张阿姨是恶性肠梗阻,疼痛评分为3分。” 医生白露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我那天给她唱歌,唱完后她说不好听。”社工车明泽笑着说,她一直在寻找方法,减轻张阿姨的痛苦,让她敞开心扉。

心理治疗是安宁疗护必不可少的环节,不只是针对病患,还有家属。“我们有两位心理咨询师、两位专业社工,他们定期找病人和家属谈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和折磨,从容面对死亡。我们还有一些志愿者,他们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帮病患洗漱、理发,陪他们聊天谈心,在内心层面减轻他们的痛苦。”秦苑说。

“7月9日那天,张阿姨主动跟我们谈起死亡。”说起那一刻,秦苑十分高兴。张阿姨是个美食家,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再也不能吃东西,“她觉得不能吃东西就意味着死亡,人所有的焦虑都源于对死亡的恐惧。烦恼分享出来,就能减少一半,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她把恐惧说出来。”

秦苑他们赢得了张阿姨的信任。“当开始走进每一个生命故事,就能理解家属所做的选择,我们最重要的工作是接纳。”

“我们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和志愿者,都是免费提供服务。”秦苑说,按照现有医保标准,安宁病房只有治疗相关项目能够收费,大量评估和人文支持部分尚无收费标准。因此,患者住院期间花费明显低于其他科室,也令医院承担了巨大经济成本。

海淀医院院长张福春说:“这个专业社会需求很大,而且海淀区是国家科技创新区,高知多,能够接受安宁疗护理念,这对医院、患者、社会都很有益。要想让安宁疗护步伐更快一些,光靠医院是不够的,需要医院、政府、社会三方一同发力。”

秦苑期望“打造一个自己临终前可以待的地方”,并为了这个理想努力着;张福春对安宁疗护的发展前景胸有成竹,“只要从‘可持续’出发,一直努力,朝阳总会升起。”

▲北京老年医院宁养楼,每间病房都用花名命名。图/畅婉洁

▲北京老年医院配置了全自动洗澡机。图/畅婉洁

身、心、社、灵都做到位

走进北京老年医院的宁养楼,鲜明的颜色冲击着人的视觉,顺着醒目的箭头指示标向右走,就是病房区。

每间病房都用鲜花来命名,并配有相应的图片,迎春花、玫瑰、紫丁香……色彩缤纷,报出鲜花名字,护士就能准确地引导来者抵达病房。

北京老年医院关怀病房成立于2010年5月,最初有28张床位,由于服务需求不断增加,2018年3月,医院对病房进行重新整合,成立了缓和医学与安宁疗护中心。中心现有病床70张,医师11人,专业护理人员25人。

原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介绍:“开始时,我们是把肿瘤科分出来做临终关怀。那时,医学界很多人不理解死亡,觉得人死是不应该的,医护人员看到老人离世非常难过。后来,我们请人讲课,每年还组织旅游,得先让医护人员明白死亡是正常的医疗过程。”

陈峥说,安宁疗护的目标是为患者和他的亲人提供最佳限度的生命质量,以对患者全方位的关怀为中心,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重心,以缓解症状和舒缓治疗为手段。

在北京老年医院病区,只要有空间都摆放着带有扶手的座椅。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方便老人活动时可以随时休息,有扶手更方便站起来。同时,医院鼓励患者及家属适度布置病房,病房家庭化有利于患者放松心情,得到一定的心理安慰。

2017年1月底,原国家卫计委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制定了床位设置、科室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的标准。北京老年医院从一开始的“摸索着干”,到2017年成为第一批安宁疗护试点单位,“越干越有信心”。

“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安宁疗护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我们医院的投入增加了,我们给病房配置了自动洗澡机,能更好地照顾老人。”陈峥说。

走进公共浴室,全自动洗澡机放置在浴室中央,全自动马桶旁除了有紧急呼叫按钮,还装了扶手。墙上贴着病人洗浴记录表,有姓名、年龄、生命体征等,还有洗浴反馈。

100岁的张爷爷上周使用了自动洗澡机,留下“屋子较热”的评价。“我们会根据反馈,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人员说。

二楼,分布着音乐治疗室、家属接待室、康复大厅、死亡宣教室等功能用房。每周二、周三还会有志愿者服务,“通过多学科团队为末期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身、心、社、灵全方位服务,努力使患者无痛苦、有尊严地离世,并为家属提供居丧辅导。”陈峥说。

陈峥介绍,临终患者的病症复杂且相互影响,常常多病共患,“一症多因、一因多症”,因此,对某一问题需要全方位介入,介入者不仅限于本学科,而是需成为融合多学科的个体。这种多学科个体组成的团队,可实施多人解决同一问题及一人解决多个问题的工作模式,即“一症多治、一治多症”。

“现在,国际上对于安宁疗护有新提法,提倡安宁疗护和治疗要有交叉。不是说对人停止治疗后,才可以开展临终关怀。只要不是治愈性、治疗性的,对症处理、病痛缓解、心理支持、生活照顾等都要做。”陈峥说。

安宁疗护的精髓是人文关怀。“他应该像正常人一样活着。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他恢复成为正常人,是为了让他在有限的时间内活得有品质。”陈峥说。

“安宁疗护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身、心、社、灵。身是身体,对症处理,缓解疼痛;心是心理支持;社是社会支持;灵是精神层面,按照台湾的定义就是对死亡的看法。”在陈峥看来,只要把身、心、社、灵4个方面做到位,不论在三级医院、疗养机构还是在家,让人没有痛苦、有尊严、很舒适,就是安宁疗护。

走出宁养楼,墙上的标语映入眼帘—共同守护,生命尊严。假如生命进入倒计时,有尊严地走完一生应该是每个人的愿望。

□ 《民生周刊》记者 畅婉洁

(责任编辑:罗芳菲)